沿着岙里溪,经过风月桥,随意走进东屏某个院落,入眼便是鱼鳞瓦、乱石叠、雕花楼。历经600多年的沧海桑田,三门县东屏村的老房子、老街,如一本厚重的古书,焕发悠悠古韵。去年3月底,台州技师学院学工党支部党员郑超奔来到东屏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在台州技师学院参与合作下,东屏村逐渐被外人知悉,古村古建筑“活”了。(2月6日《台州日报》)
东屏村位于三门县横渡镇,拥有完善的古村落建筑群,自2014年县里组织修建古村落道地以来,这个素有“浙东传统民居博物馆”之称的村落,焕发出了新生机。像去年暑假,台州技师学院电子商务班,就把电商实践课程的实践基地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放到东屏村,任务是在互联网上宣传东屏村——发布旅游攻略、短视频推广传统建筑、设计美丽乡村海报……互联网点亮古村落的文旅之路,让古村“活”起来,很值得推崇。
利用互联网振兴乡村,这是乡村发展大趋势。同时,“互联网+”优势利于让特色传统建筑和古村落文化内涵进入大众视野,更利于复活保护古村落建筑群。毋庸置疑,对于古建筑,活化其用途,有时比单纯保留原貌更加重要。如果让历史建筑不仅有古雅的造型,还能嵌入现代生活,为大众所用,它便不容易被扼杀,其生命才算真正得到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盘活古村落和古建筑,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当然,古建筑保护及盘活都是一大笔钱,资金不足导致活化空间极小。而相关部门以一己之力也难以担此重任。这方面不妨借鉴香港经验。香港政府属下有规划署、屋宇署、康文署、古物古迹办事处等多个与历史建筑活化有关的行政部门,负责历史建筑活化宣传、协调、招投标等工作。政府会给活化单位以启动资金。如香港雷春生私宅——唐楼,现在盘活为中医馆。起初几年,香港政府给予上限500万元资助,用以减轻营运之初的成本压力。政府做好“点火”工作,古建筑活化才能“旺”起来。
另外,笔者认为三门县东屏村还应开拓思路,不妨引入民间资本,解决维护资金短缺问题,号召热心文物保护的企业老板和有关人士出资赞助,一起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同时,可以采取招商方式,把东屏村古建筑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旅游、艺术品展览、拍卖交易、创作和教育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共同保护好三门县东屏村古建筑。
欣慰的是,借助东屏村入选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的契机,台州技师学院学工党支部党员郑超奔全面参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修复工程,打造“中国海防文化第一村”和“中国画里的村庄”。同时开发民宿,利用古村落的人气让村庄实现造血式发展。目前评审稿已送至三门县建设局,审核后报送省厅审批,十分值得期待!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保护古建筑重在守住传承文化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