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家长,都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很努力,天天学习到半夜,但成绩却不一直理想,思来想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殊不知,在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之下,孩子们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变得“为了学习而学习”,陷入“伪勤奋”的误区。
你家孩子也有这样相类似的情况吗?如何帮助他们告别“伪勤奋”?来听听一线教师的建议。
“自欺欺人”式努力,成绩却不理想
11岁的冬冬,上小学五年级,坐在班级第一排,性格安静、沉稳,不爱说话,但学习很努力,每当同学们下课疯玩时,他都在座位上埋头复习功课。但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家长也很疑惑:“我家孩子平时很听话,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家住临海的陆女士,也有这样的困惑。“我觉得自家女儿平时挺爱学习的,有时候周末还和同学一起到图书馆自习,但每次成绩出来后都不理想。”陆女士思来想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明明是同一个老师讲的同样一节课,孩子认真听了以后,为什么还跟成绩好的学生,分数相差这么多。”
显然,这种情况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并不鲜见。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家长们的传统观念里,孩子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节节高”。但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明明看上去“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呢?很多人把这样的现象归结为“伪勤奋”。
“首先,我认为孩子的‘伪勤奋’,初衷未必是坏的。”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陶恩玲说,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心里希望自己也努力变得优秀,同时顾及老师、家长的期望,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要求,不想当班上那些不努力同学队伍中的一员,由此才出现了“伪勤奋”的种种行为。
在陶恩玲看来,“伪勤奋”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错误。“仔细分析这些孩子,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习内驱力不够,学习能力欠缺,目标不明确,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意志力薄弱,惰性很强等。”陶恩玲说,如何帮助孩子摆脱“伪努力”?这需要老师和家长鼎力携手,深究其根本原因,用心地在小学阶段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别让“伪勤奋”毁了孩子的学习
首先,针对内驱力不够的问题。陶恩玲认为,家长们要学会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学会感同身受。
比如,让孩子观看《一条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夺冠》等励志电影,从中明白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努力。
“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多做家务活,体验劳动的艰辛。”陶恩玲说,长假期间,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比较艰苦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干农活、去工厂调查、实践等,“去干半天的活固然好玩,但当孩子们实践了好几天,就会有真切的体验和收获,知道工作的不易和学习的重要。”
不过,陶恩玲也强调,家长们切忌让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我曾经在班上提问学生,他们的父母分别是从事什么工作,很意外的是,好多学生答不上来,更不用说了解。”陶恩玲说,提升内驱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和家长多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光是一个学生,更是家庭的成员,社会的一分子,因而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样,孩子知道为什么而读书,并去确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付诸行动。
学习能力欠缺,就是在做“无用功”
孩子们看似学习努力,实则在做“无用功”的现象,陶恩玲还把它归结为“学习能力欠缺”。
“孩子们在某一方面学习能力的欠缺,都会成为学习和作业的‘拦路虎’。”陶恩玲说,比如有的孩子识字能力弱,记得慢、忘得快,这样写起作业来速度很慢,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变得讨厌写作业。
陶恩玲认为,小学阶段,字词掌握以及课文熟读等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学习能力首先要在这几方面下功夫,这时候需要家长配合,让孩子早预习、勤巩固,做到课课过关,单元循环巩固,打好扎实的基础。
“对于阅读题,家长可让孩子选择工具书,查阅不懂的词义,反复阅读文章、回顾课堂笔记等方法来完成。”陶恩玲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千万不要遇到难题就直接寻求软件查帮助,或家长“报听写”式地完成。孩子缺少学习的方法,缺乏知识点灵活运用的能力,老师和家长给予引导的过程非常重要。否则,孩子一直磨蹭,依赖性地等待答案,容易导致思维停滞、表达困难,后患多多。
针对一些孩子写作业看似认真,实则磨蹭的现象,陶恩玲也有妙招。“比如写话作业,不妨让孩子先‘仿写’,或者通过口头表达后,再下笔。”陶恩玲说,每次都高质量地完成,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至于作文,孩子拖沓不肯完成,大部分是由于没有素材。对此,家长们可以利用相册、纪念品等让孩子回忆往事,也可以通过实物、实地观察,讨论交流确定作文素材,帮助解决“开头难”的问题,让孩子及早动笔,限时完成,这样作业也不至于磨蹭到很晚,出现“伪勤奋”的现象。
摆脱“伪勤奋”,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摆正态度很重要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放眼如今的作业,不仅体量大,难度也大。学业负担重,对于意志力薄弱,懒惰的孩子来说,学习就成了“苦差事”。不完成又不行,于是只能一直磨蹭,“假装努力”。
“这时候,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加强时间方面的管理。”陶恩玲说,家长要学会当好“监督员”,不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左右,时刻关注孩子的作业进度,等孩子的作业习惯、专注力得到一定的改善,再逐步放手。
只有孩子晚上作业不拖延、不磨蹭,按时睡觉,才能保证第二天课堂的高效学习。在学校课堂里,孩子们除了记笔记,还要积极动脑,参与其中。
“我们会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予及时鼓励、表扬,每月下发表扬信,设立进步奖,尝到学习的‘甜头’,或许是孩子们高效率努力的动力。”陶恩玲说,当然,家长也要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夸赞。只有孩子愿意动脑、持续努力,动笔才不会成为“困难户”。
在陶恩玲看来,要想孩子真正地努力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较长时间的用心和艰苦付出。
“勤奋如果没有效果,很可能是方法和态度上出现偏差,慢慢就会变成‘伪勤奋’。”陶恩玲说,一旦家长和孩子用这种“伪勤奋”来自我安慰,比不努力还要可怕,它让孩子陷入昏昏沉沉、效率低下的学习状态。
因此,帮助孩子告别“伪勤奋”,除了家校之间要加强互通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在行动上积极进取,同时家长要给予贴心、高效的陪伴。“孩子的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希望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支持且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发挥潜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努力的样子。”陶恩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