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林 霞
《和合胜地》 陈 克
《和合二仙》 廖春妹
《和合二仙》 刘存昶
《美丽乡村》 李海兵
台传媒记者陈伟华/摄
玻璃、玉石、竹木,在刻刀下镂月裁云;草、沙、瓷、漆、布,在匠人手中妙趣横生。10月27日—11月2日,“‘和合之美’台州市民间文艺精品展暨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举行。
它们如同秋光里的诗篇,吟唱于秀丽台州的山海之间。
一
“台州工艺美术和民间文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形式多样,工艺门类众多,人才济济,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林欢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市已组织开展四届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87人,在进一步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壮大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促进我市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面团在手中,经捏、搓、揉、掀,用一把小竹刀,进行点、切、刻、划,接着塑成人物的身体、手、容貌,最后给它们披上发饰和衣裳。这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和合二仙’就完成了。”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刘存昶说。
他以“和合”为主题创作的4件面塑作品,分别被摆放于一楼和二楼展厅的醒目位置。
面塑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彩色捏塑艺术,纯手工制作,艺术性很高。这一工艺,在天台民间被称为“捏糕花”。
天台面塑工艺,独具特色,刘存昶热衷于此多年。经他手做而成的作品,题材取意广泛,造型生动丰富,表情夸张细腻,工艺细致精美,展现了源远流长的台州文化特色。
“我打算复制一批珍贵的寒山和拾得画像,以及近年收藏的‘和合二仙’画像,结合面塑工艺,以一画一塑一诗的形式,创作50组和合文化作品,让天台山和合文化更好地推广开来。”刘存昶说。
刚加入市民协的李海兵,送展作品有《美丽乡村》《桐江书院》《柿柿如意》这三件微雕古建筑。其中的代表作《美丽乡村》,展示了一幅充满烟火味的乡村画卷。
在制作黄泥墙时,李海兵掺杂了小竹片、麻绳、糯米等在夯土里。白色的墙面,用常见的装修材料腻子粉来粉刷。而村口的树,也取材于大自然,用实物拼接塑造。
二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近十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间文艺精品展暨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也是对我市民间文艺家、工艺美术大师近年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在这次展览上,共展出了台州各县(市、区)100多名民间文艺家、工艺美术大师的238件(套)作品,涵盖雕刻、刺绣、绘画、剪纸、花灯、漆艺、陶瓷、船模、盆景、古琴等。参展作者中,有坚守半生的老前辈,有光彩夺目的工美大师,还有一批活力四射的新生代工艺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林霞说,展览的举办,让这些宝贵的技艺、这些了不起的匠人被更多的人看见,同时吸引年轻人进一步了解台州民间文艺。
展览不仅体现了台州工艺美术的广度,更体现了高度和深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克、林霞、廖春妹等均献出精品力作。
陈克的《和合胜地》旅游丝巾,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2014年,他赴天台采风回来后进行创作。他将所见的“十锦”烙入鹅卵石上;四周以小溪流作为点缀,溪流中有水草和红鲤鱼;方巾中央则嵌入“和合二仙”的玉石,方巾一角设有转动的水车;四角的红鲤鱼,采用手工刺绣,象征家家户户顺风顺水、财富年年有余,和合美满。
林霞此次共展出两幅作品,分别为建党百年主题刺绣艺术作品《源》和《万物灵》旗袍。《源》这件作品,她从设计、立意,到率团队绣制,前后花了一年多。以南湖红船为灵感源,以最具能量的正红为色、独具禅意的桑蚕丝为材,运用台绣纤艺绣工艺技法,以概念化的创作手法和独具当代艺术风貌的刺绣艺术,现红船之象,绣红船之梦,扬红船精神。
廖春妹的刺绣作品《和合二仙》,以丝绸为基底,绣出的“和合”二仙惟妙惟肖,辅以灵芝、松柏、蝙蝠等吉祥元素,呈现和谐、祥和的景象。
在展览现场,林霞还介绍了部分有特色的作品及其创作者。王妙青的《江山图》,山峰层峦叠嶂、江水滔滔不绝,方寸之间,以小见大。鲍海水的棉絮画《荷》,用棉花、纸板作为原材料,以蓝色调表现荷花品质,显得别出心裁。吴岳的水晶玻雕作品《虎啸雄风》,以大气取胜,运用多种工具,结合多种雕刻技巧,充分呈现了层次感。应丰鹂的沙瓶画《马兰精神夫妻树》,用沙子制成“夫妻树”,树冠浓密,傲然挺立,见证了一代代马兰人为国防建设所作的贡献。
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叶泽诚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本次展览呈现的类别多达31个,基本涵盖了台州的工艺品种;展品精致、精美、精到,代表了台州工艺的最高水平;地域特色明显,不仅有台绣、无骨花灯、金漆画、玻雕等台州特有作品,也展现了彩棉画、麦秆画等创新成果。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州文化的深邃内涵,是文艺家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