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遗,遇见新的生机

2022-12-29 08:34:5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卢珍珍

元宵节,临海大田下街头村煞是热闹。

田埂间,两条板龙相互嬉闹,龙肚里的烛光随着龙游而摇曳,忽明忽暗。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舞板龙的村民会暗暗较劲。

田埂旁,年少的戴皆道看得如痴如醉。

从看板龙,到舞板龙再到制作板龙,戴皆道逐渐老去。如今,79岁的戴皆道,已是大田板龙代表性传承人,他还在舞板龙制作板龙,并走上传授大田板龙技艺之路。

戴皆道的故事,只是台州非遗故事里的片段。在台州非遗故事的讲述里,我们有传承,有坚守,也有创新。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里,很多非遗项目,正遇见新的生机与朝气。

坚守

临海白水洋的“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是一种始创于北宋年间的地方传统狮舞。武、舞结合,是黄沙狮子最大的特点,它能在堆叠数层的八仙桌上凌空跳跃、翻滚,有高、险、难“三绝”。

王建,黄沙狮子第七代传承人。锣鼓声一响,穿戴好行头的王建跳上八仙桌,就是一只勇武刚猛的黄沙狮子。卸下行头,王建的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体质、胆量、技巧、练习,要成为一头黄沙狮子,这些要素都是不可少。”王建说,“黄沙狮子”演出队基本是老中青三代人,年长的75岁,负责敲锣。

为了更好地传承,2015年,黄沙狮子传习所成立。“我们以白水镇上游村为基地,每个周五和周六,只要你愿意,都可以走进传习所。”王建说,黄沙狮子还走进了学校,“小学、中学、高中、技校、大学,我们都去授课。”

经过几年稳定的传习,如今跟在王建身后学习黄沙狮子的有200多人,最小的才11岁。王建告诉记者,武舞一体的黄沙狮子,传承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好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它的存在。“我们进学校,政府给予资助,都是一种好的开始。”

匠心

和椒江62岁的叶荣伟聊戚家刀,让我看到了一个传承人的匠心。

家住椒江戚继光祠边上,从小,叶荣伟便熟知戚继光带着戚家军九战九捷的英勇故事。从10岁左右起,叶荣伟开始练戚家刀。叶荣伟的伯公潘也渔和舅舅潘华堂,分别是戚家刀的第一代、第二代传承人,爱武术的叶荣伟成了戚家刀的第三代传承人。

“一开始我学的就是10多个基本动作。”叶荣伟说,他的上半辈子,只要有机会,就会想着去完善戚家刀刀法。

戚继光祠里的《辛酉刀法》,是戚家刀最一手的资料,它是戚家军根据实战经验所记录的刀谱。“我这几十年做的事情,就是在《辛酉刀法》的基础上,传承它完善它。”

这一路,颇为艰辛。

他首先在台州找,后来把范围扩到台州外。省内义乌、永康、慈溪,以及省外福建莆田的南少林、仙游和河北沧州等地,他都亲自到访过。

“在义乌一个村子里,我碰到过一位戚家军后人,他向我展示过一些招式。在河北沧州,偶然遇到有人会戚家刀,我想拜师学艺,却被对方婉拒了。”更多时候,叶荣伟都是败兴而归。

经历几十年的坚守和钻研,在《辛酉刀法》的基础上,叶荣伟逐渐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戚家刀刀法。“我这套戚家刀,表演性质更多一些,以健身为主,实战技巧占少数。”叶荣伟说。

2017年,叶荣伟创办了戚家刀名家工作室,今年年初,台州市戚家刀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戚家刀爱好者慕名而来,每天清晨和黄昏,在椒江白云山公园,你会看到一群爱好者在练习戚家刀。

公益演出,成了戚家刀重要的传播方式。一些大型节日或活动上,都能看到戚家刀的影子。

物色下一代传承人,是叶荣伟一直在考虑的事。“和其它因素相比,一个人的品德更关键,几个戚家刀传承候选人里,我一直在考量。”

创新

在各种动态非遗的演绎里,新的机遇与创新,正在上演。

作为台州的唯一地方剧种,台州乱弹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是浙江四大乱弹之一。“文戏武做、武戏文唱”是台州乱弹最大的特色。

在传承传统戏剧的基础上,这几年,台州乱弹迎来一些新的改变。台州乱弹创排的现代戏,让这一地方剧种“出圈”,有了更多可能性。

2021年5月,台州乱弹大型现代戏《我的大陈岛》首登“中国最高表演艺术的殿堂”国家大剧院,收获了掌声和鼓励。这是台州乱弹剧团,用创排现代戏传承保护非遗剧种的一种方式。

这种尝试,迎来了接连的肯定。据了解,《我的大陈岛》荣获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省戏剧节新剧目大奖、第34届田汉戏剧奖剧本奖一等奖,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和文旅部戏曲剧本孵化项目一类作品。

用台州乱弹讲好台州故事,成了台州乱弹这个非遗项目的新血液。

继《我的大陈岛》后,今年,《我的芳林村》云上展演。首演当晚,线上观看量达24.3万人次。

“我们通过创排现代戏演绎台州的地域风情,用传统戏剧讲述当下的时代观。我们最终希望,形成台州乱弹模式的现代戏创排模式。”台州乱弹剧团副团长朱锋告诉记者。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