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临海市河头镇“共同富裕发展基金”拨付专款,组织慰问当地军属、困难群众等群体。该基金去年9月在临海率先成立,累计认领资金近3000万元,主要用于扶贫救困、事业发展、产业发展等项目。
“在共同富裕实践中,我们立足本镇乡贤资源,多措并举搭建平台,通过项目造富、平台助富、慈善帮富等模式,努力做好带领群众致富的文章。”河头镇党委书记林宇说。
项目带动,让土地生“金”
河头镇溪西村位于104国道沿线,潺潺始丰溪傍村而流。便捷的交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临海市青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中这块土地,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50亩食用菌菇示范基地。
“这块地原先就种点蔬菜和零星果树,收益十分有限。”溪西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朱善欢介绍,食用菌菇项目引进后,他们准备争取村集体入股和村民入股,变黑土地为“聚宝盆”。
河头镇农业资源丰富,茶叶、葡萄、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当地的高效生态农业格局。在此基础上,该镇着力引进、实施现代农业项目,让土地生金,带乡亲共富。
为拓宽项目招引渠道,河头镇充分利用乡贤资源,做好乡贤回归文章。近年来,先后与深圳华强集团签订宜塘山区3000亩土地流转承包协议,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与台州农发集团等公司签订生态养猪场投资协议,总投资2.2亿元。落户溪西村的食用菌菇项目,也是由当地乡贤牵线搭桥引进的。
“菌菇基地预计今年10月投产,我们正全力配合做好土地流转,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地上物清点等工作。”朱善欢说。
“平台”带动,促资源共享
三面环山,溪流汇聚,位于河头镇西北部的岩坑村,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珍贵的红色记忆,营救中共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的历史就发生在这里。
如何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共谋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去年5月,河头镇建立双色研学、古韵旅游、羊岩茶产业、葡萄产业等4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发展共谋、村民共富。
“把游步道修起来,串联起党代会旧址等红色景点……”1月20日,联系岩坑村的河头镇班子成员来到村里,了解村庄美化等工作进展,与村支书陈榜等人讨论发展计划。
为帮助农户增收,各党建联盟还积极推动“企业+农户”“市场+农户”模式,助力农产品销售,培育新兴区域农产品品牌。由河头乡贤投资的农耕文化创意创业中心,包括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区、展示区、体验区,投入运营后,将成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升级版”。
“像我们村的600多亩沙梨,好吃却卖不出好价钱。少数农户线上销售,也是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 得知农耕文化创意创业中心将设立专门的电商交易区,朱善欢十分期待。
环境带动,拓发展空间
驱车进入河头镇镇区,一座高空玻璃栈道即将修建完成。它将成为河头始丰溪湿地公园“溪乐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始丰溪湿地公园、鹳溪公园是河头镇的“门户景观”,始丰溪与十三罗溪在这里交汇,环境清幽、野趣横生。
在省级美丽样板城镇创建过程中,河头镇投入1亿多元资金,用于17个美丽城镇项目建设,新建湿地公园、提升沿线景观、美化村落整体风貌,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吸引旅游投资、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环境基础。
位于湿地公园附近的殿前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有着近千年历史。河头镇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帮助该村开展拆违、美化、洁化、绿化,同时融入古村传统清廉文化,打造“清风朴树、古韵殿前”清廉村居样板。湿地公园、沿溪绿道、传统古村落等景点串联成线,为发展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环境好了,村里办民宿、搞旅游才有吸引力。”镇党委委员杨铭说,为了提高认识拓宽思路,镇里还组织村干部到义乌何斯路村等地参观学习,“义乌‘普罗旺斯’的养成记,给了村干部们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