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 | 全国地市级创新高地,如何打造?

2022-04-12 10:13:4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奋力打造全国地级市创新高地。融入我省全球创新策源地布局,建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基础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如何做好科技赋能城市发展,打造“优创美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吸引国内外大学生和青年人才到台州创业创新,来听听参会代表委员的建议。

以问题为导向 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陈泉 市人大代表 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主任

地方政府和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创服务机构等合作共建科创服务平台,是导入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促进本地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激活共享科技资源,加速转化创新成果,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引领和人才引领,将科创平台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区域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引进共建了近90家科创平台,涌现了如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等特色科创平台,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调研走访,陈泉发现了制约科创平台发展的一些问题,包括机制体制、评价与绩效和服务能力等问题。他认为,应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科创平台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科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科创平台能级。

“首先是多措并举,助推科创平台自我造血。”陈泉说,建议积极对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和G60科创走廊,充分引入和用好沪杭甬温等先进地区的创新资源,助推科创平台发展;深化校地合作,特别是强化与浙江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已引进的高校院所合作,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打破既有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已落地科创平台的能级提升,努力建成创新资源配置优、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服务水平高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

其次是绩效导向,可建立个性化考核制度。科创平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长远规划、系统推进,做强做大存量平台,积极规划增量平台。

还有就是强化协同,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比方说,完善“产学研用”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新建科创平台填补平台欠缺服务功能,借力上级平台,强化平台特色服务功能等。 (陈佳乐)

让科创“活起来” 稳固拓宽科技创新发展优势

谢倩倩 市政协委员 市人力社保局工资福利和奖励处处长

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已成为各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谢倩倩看来,台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名单,在“科技新长征”之路上稳步向前。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承载能力不强、政府产业基金建设滞后、科创人才外部竞争压力凸显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进程。”谢倩倩认为,要稳固拓宽科技创新发展优势,让科创“活起来”是关键。

要“创活”保障机制,可以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优化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集聚资源整合能力,定期开展科创环境建设政策评估和研究,统筹协调科创平台发展、人才引进等科技创新环境建设问题。

要“用活”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数字化链接机制,实现我市企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科技创新平台及全球创新资源的数字化对接,促进平台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加强众创空间等资源的整合,通过科技金融的配套搭建,产生更多配套服务,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创服务。

要“盘活”政府产业基金,针对重点产业制定产业基金建设规划,清理整合现有政府产业基金,退出效率低下、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子基金,针对重点产业增设定向基金。谋划建设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引导基金管理团队,建立部分市场化的激励和考核,进一步发挥政府产业基金“育苗”作用。

要“激活”人才集聚势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相比其他地市,我市高等院校的发展更需要加码,建议加大对台州学院等现有高校支持力度,并尽早启动新建高等院校及针对我市重点产业引进高等院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推进我市高等教育扩容提质。 (陈佳杰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颜琪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