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横峰街道是“中国鞋材之乡”,1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3.2万,外来人口6.8万,曾聚集着7000多家制鞋及鞋业相关企业。
繁荣背后暗藏隐患。“低散乱”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和“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痼疾,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制约了产业发展。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2017年11月以来,温岭市以鞋业企业高度集聚、“低散乱”较为突出的横峰大道沿线区域作为突破口,选取22个村启动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统筹实施安置住宅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利整治四大工程。
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鞋业转型,到解决城市内涝、集约土地资源、提升社会治理,一场生产、生活、生态的变革扑面而来。
企业入园区
加工成型的鞋子通过空中传送带有序送进包装车间,以分区管理提升生产安全性;世界先进的数码裁料设备高速运转,裁剪效率可抵16台普通机器……3月25日,在温岭全域改造一期凤凰山产业园,亿荣鞋业董事长徐荣进向记者展示公司各项技改成果。
徐荣进是仙居人,在横峰从事鞋类生产17年,却难以摆脱“低小散”标签。2020年,入驻凤凰山产业园后,五层超7000平方米厂房为亿荣鞋业的技术、品牌、管理创新拓出了空间,助其实现“小升规”,并成为回力等知名品牌供应商,去年产值达3600万多元。
华丽转身,归结于“全域提升”下的产业重构。
横峰制鞋产业高度集聚却高耗低产,规上企业仅27家。在绵延近3公里的“鞋业一条街”上,大量鞋企“寄居”民房。全域改造启动后,横峰率先启动建设占地1100亩的产业园区,将零散分布的工业用地,全部往工业产业平台集聚,统一建设标准厂房。
横峰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新旧动转换的“先手棋”,出台《横峰街道企业入园管理办法》,严格企业入园标准,开展企业绩效评估,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向成长型、集约型、技术型企业倾斜,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集约、优化升级。目前共整治民房4500多家,关闭取缔3600多家,拆除企业违建110万平方米。
落后产能的淘汰出清,为鞋业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空间,企业生产规模成倍增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值收益提升迅猛。
——目前,横峰街道已培育规上企业38家,其中凤凰山产业园9家,并已形成5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发展态势良好的优质鞋企群。
——2021年,企业R&D占比均值同比提升75%。
——今年1至2月,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增速111%,居台州全市乡镇(街道)首位。
在此基础上,政府的一对一精准服务无疑为企业增添发展“软实力”。横峰街道办事处主任毛永刚说,街道正围绕坚持服务企业“五个百分百”,即项目服务百分百一包到底,手续办理百分百一帮到底,民事协调百分百一呼到底,用工招聘百分百一呼百应,安全指导百分百一步到位,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沉浸式服务,确保横峰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村民变市民
莞渭蔡河碧水清漾,两岸的水稻田里,农户们穿梭忙碌着……眼下,方家洋村一带的全域改造生态修复区,春耕图景生机盎然。
方家洋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丁茂正十分感慨。“过去横峰环境‘脏乱差’名声在外,村民还编了顺口溜‘抬头一看是违建,脚上一踩是垃圾,中间鼻子闻废气’。如今,生产生活分离,农田修复成片,河道宽又清,空气也洁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说‘乡下人变城里人了’。”
“安置小区整洁舒适,下雨不漫水,道路通畅,物业、幼儿园、健身场所等一应俱全,相比原本破旧、拥挤、杂乱的住房条件,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入住温岭全域改造一期住宅安置小区川安华庭小区近3个月,这是横峰街道马鞍桥村村民李女士的直观感受。
和她一样,方家洋、莞渭陈和马鞍桥三个村960户安置村民,正乐享全域改造带来的舒适便捷。
横峰水系发达,全域有200多条河流水系,且地势低洼,陆地平均标高仅2.5米,早些年几乎逢雨必涝。经改造,新建安置住宅和道路设施,将整体标高提升至4.5米以上,并通过拓展骨干河道、增设连接河道、集中布设调蓄水域等方式,新开挖水域面积10万平方米,保障整体区域的水域占补平衡,释放建设区域水利规划许可建设用地1197亩。
同时,横峰街道全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基础升级,打通中华北路、川安路、田园路、环湖路和横峰大道“四纵一横”路网脉络,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精心打造景观轴线、特色街区、节点地标,推动主城区向全域改造实验区深入拓展,以九龙汇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为核心,高标准打造九龙湖科创中心。
今年春季,新建的横峰中心幼儿园开园,横峰还规划新建中小学校各一所,均可吸收学生1600余人,预计总投资达29877万元,建成后将新增小学和初中各36个班,并引入市内城区优质学校资源进驻,实现对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承诺。
“教育一直是横峰的短板。我们希望借全域改造的契机,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建设,缓解区域内人口进一步集聚带来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毛永刚说。
房东当股东
“一间三层老房换来600平方米商品房,厂房入股分红加住宅出租,一年固定收入近18万元。”全域改造实施以来,横峰街道方家洋村村民王兴夫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这得益于横峰街道因地制宜推出的安置政策。
按照《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公寓式安置方案》,横峰街道在取消立地安置、全面推行公寓式安置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公寓式住宅和工业厂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安置居民在获得套房安置基础上,还能享受相当于安置住宅面积2/3的工业厂房安置。村民按厂房安置面积比例入股分红,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增收致富。
从个人来看,以一期三个村为例,户均安置住宅330平方米,配套工业220平方米。价值上,户均资产达到450万元,升值300万元,且每年厂房租赁收益达到8万到10万元。
从集体收入来看,以马鞍桥为例,村留地开发建设工业厂房1万多平方米,配套返还商业用房、村部办公用房合计约5000平方米,仅以上资产年均收益可达780万元。
“村民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通过厂房股权投资的方式,从房东变股东,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大大减轻企业经营成本,让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改造上更有动力,促进支持鞋业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横峰街道经发办主任童朝滨说。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横峰街道积极探索村改社区转化机制,推进素质提升,并深入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工程,以全域改造安置小区为阵地,探索社区化管理新模式。目前,全域改造一期安置的3个村已在安置小区筹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协同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家园建设。
此外,通过推动全科网格塔群制度、村社民情通数字应用在全域改造安置小区的全面应用,实时掌握村民在疫情防控、便民服务等生活所需的重要信息,倾听村民意见建议、困难群众诉求,使服务精准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