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台州举行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市长苗文斌,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智承,市科技局局长林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常任办主任罗文初,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市政府副市长 苗文斌: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近日,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台州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我就《规划》编制有关工作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考量
(一)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是台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部署打造承载战略科技力量的高能级平台体系、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塔尖+塔基”的全谱系人才支撑体系,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打开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是台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二)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是台州贯彻落实“两个先行”的关键举措。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摆到11方面重要遵循之首,把创新制胜摆到五大工作导向之首,把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摆到“10个着力”之首,标志着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将台州湾科创走廊列入全省科创走廊建设布局,将之作为我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进行打造。高水平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度融入浙江创新策源地、大踏步提高台州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市要勇当全省践行“创新制胜”战略的先锋示范,确保在全面推进“两个先行”中走在全省前列。
(三)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是台州实现“三高三新”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民营经济的活力之源,是台州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性格基因。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嘱托20周年,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将“创新制胜”列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举措之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抓创新、毫不动摇走好科技新长征之路的决心。台州湾科创走廊作为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科学划定了市域创新发展空间、有效整合市内优势创新资源,是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强市级统筹、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我市从去年启动《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编制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讨论会、咨询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推进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省委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编制工作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帮助。《规划》的发布,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台州发展的殷切期待和大力支持,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的生动实践。
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蓝图
《规划》明确了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等内容,构建了全域创新体系,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
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
▼
围绕打造长三角沿海创新发展带南翼核心枢纽、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高地的总目标,全力建设全国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样板区、长三角新智造技术创新先行区、浙东南产科教融合创新活力区。
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目标
▼
到2026年,台州湾科创走廊初步建成,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高素质科创人才加速集聚,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初步形成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到2035年,台州湾科创走廊全面建成,汇聚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居国际前列,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省、服务全国的重要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布局
▼
台州湾科创走廊总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立足全市科创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市域统筹、科创内聚、产业东移”思路,沿着“由江入海”发展走向,串联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及台州湾新区的重点科创平台和空间单元,全面构筑“一核三片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核聚能”是指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核,充分发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强高端科创资源布局跨区域统筹,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向中央创新核集聚,构筑一流创新环境,打造台州市创新驱动主引擎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承载地,建设全市最高端的创新策源核心。
“三片协同”是指加速引导椒江、黄岩、路桥科创资源集聚,立足三大片区特色优势,突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导向,推进椒江科创谷、永宁江科创带、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三大科创片区建设。
椒江科创谷:突出产业研发创新和高新产业培育,聚焦医药健康、光电子信息、缝制设备、智能家居、数字经济、可降解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建设东部创新港、浙里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医药研发创新高地、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黄岩永宁江科创带:突出制造业创新升级和技术成果转化,聚焦高端模具、新材料、生命健康、工业设计等领域,重点建设三江未来城、永宁智芯、模具产业集聚区,打造永宁江工业4.0发展样板地、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工业创客创业集聚地。
路桥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服务共享,突出工业软件、智造服务等方向,重点建设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飞龙湖双创服务社区、路桥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创建路桥高新区,打造融入湖光山色的顶尖人才交流集聚平台、工业软件和智造服务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多点支撑”是指在“一核三片”空间范围内,构建体系化的创新节点网络,聚力建设14个空间集中、创新集成、资源集聚的功能组团,率先打造一批“首建区”,专业化建设一批“首聚地”,形成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的具体空间落实载体。
规划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举措
下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战略目标,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
(一)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上市公司、科技领军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资源培育一批核心技术全国全球领先、高端创新资源集中的创新头部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以及科技小巨人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集群崛起态势。深入实施“1511”现代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
(二)在创新平台搭建上取得新突破
做好近期“首聚地”、中期“首建区”、远期功能组团的谋划推进,通过建设标志性科创平台、集群式引进大院名校合作平台、跨越式提升高等院校支撑能力、高起点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载体等途径,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按照科创走廊产业空间布局,集群化布局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发挥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南科大台州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引领作用,引导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谋划长三角(台州)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复旦张江研究院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成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
(三)在产业创新引领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临港产业带和“五城十链”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为核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三年实现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十四五”末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翻番,全面提升台州产业能级。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倍增计划,大力培育智能光电、航空航天、现代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与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软件和电子信息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模具、橡塑、船舶修造等“5+N”传统产业创新提升。打造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创新集群、全国知名的智能装备创新集群、全国有显示度的光电产业创新集群、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创新集群和航空航天创新集群。
(四)在人才培育集聚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科创走廊建设,实施科创人才引育领航行动,全链条引育各层次科技人才,加快构建尖端人才团队落地、后续平台建设、产业技术服务、核心技术孵化等全流程跟踪服务的标准体系。重点抓好“塔尖”人才引育,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科创平台提供人才支撑;夯实全谱系科技人才队伍“塔基”,分级分类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加快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引进并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型的卓越工程师,实现科技人才层次的整体提升。
(五)在科创治理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全力优化政策环境、孵化环境、金融环境和文化环境。完善科创走廊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椒江、黄岩、路桥和其他县(市)在中央创新核设立飞地创新平台,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科创中心城市创新联动,推动创新要素在科创走廊集聚、流动、共享。加强科技金融创新与服务供给,巩固提升信保基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小微金改经验,支持设立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
总之,我们将以《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的正式发布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举全市之力构建台州特色市域科创体系,加快推进台州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以“创新制胜”助力实现“三高三新”,在20周年新起点上交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高分答卷,奋力谱写“两个先行”的台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