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州网> 网上发布厅> 视频回顾>

台州市“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

10月26日,台州举行台州市“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江,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鉴鸿,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云鹏,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吴伟洒,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一、台州市“双减”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

实施“双减”工作,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前,我市坚持“党政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内外并举”“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制定了三年目标任务。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机构,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协同建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基本规范;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2022年,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全面应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基本消除;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2023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类培训机构总数居全省偏少水平;在巩固100%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创建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形成具有台州特色的校内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体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主要任务

一是全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强化作业等“五项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初中学校提质强校等行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执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明年开始,市直高中分配指标将达到80%,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增加到85%,进一步缓减升学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做好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二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对学校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精准摸底,严格监管培训时间,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实施分类管理,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工作。协同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严格审批程序,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管理、资金监管、营销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


三是切实加强家校社协同。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双减”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来源,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


二、实施“双减”以来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一项涉及多部门职能、关系多方利益群体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加强领导、压实责任,迎难而上、持续用力,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今年年初开始,我局即部署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培训时间上严格限制,根据中办、国办《意见》要求,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要求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八点半,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九点。此外,我们还通过专项治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包括无证无照、无证有照开展学科培训的机构。


二是全力强化三级联合督查。在市级层面,从9月初开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实地检查“双减”工作,包括中秋节和国庆假期。10月16日开始,市“双减”专班成员单位在每个双休日进行常态化的暗访检查,保持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高压态势。各县(市、区)压实属地责任,立足教育联合执法专班主阵地,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功能,对本区域所有学科类及部分托管类机构进行地毯式检查(暗访),特别是针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从业人员资格等进行严格排查。


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工作实效。制定《台州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划定学科类培训机构经营禁区;成立台州市学科类培训机构认定专家指导委员会,科学界定学科类培训与非学科类培训,营造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发布《台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确定2个县(市、区)在省“浙里培训”平台率先试运行资金管理,逐步实现资金、课程、师资等全方位监管;加快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进程;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为素质类或职业教育类培训机构;从严托管机构登记、严查“1+1”“1+X”等无证无照进行学科培训行为等。


截至目前,全市547家营利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近80%,居全省第三。


同时,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双减”评价指数测评指标体系,以评价指数驱动“双减”工作实效性,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工作常态化,全力引导全市各地“双减”工作“快见效”“见长效”。可以说,目前我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确保实现我市学科类培训机构总数居全省偏少水平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鉴鸿: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托管情况


自“双减”实施以来,市教育局立足学校主阵地,积极推进服务方式、课程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全面构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三心”课后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数(不包含寄宿制)533所(其中小学347所,初中186所),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达52.5万人,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7.31%。参加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教师数达3.7万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比例91.54%。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抓重点,构筑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课后服务范围和职责。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收费机制,明确在坚持公益和非营利性收费原则下,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多种方式筹措服务经费。


二是聚焦点,提升课后服务内涵质量。鼓励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和学校课程设置,从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角度,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各学校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管理,丰富服务内容,形成以基础服务(作业指导+个别答疑)和拓展服务(社团活动+自主选课)为核心的服务架构,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与质量提升有机融合。


三是破难点,解决师生家长关切问题。明确服务内容规范,严禁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开展集中上课、集中辅导,把课后服务变成“培训班”“补课班”,同时,保证学生集中时有人监管,活动时有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安全。为方便家长接送,各地各校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在“5+2”基础上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或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设定托管服务结束时间,同时设立学生临时等候室,服务至最后一个学生离校。


在“双减”政策下有效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


一是强化教育课程建设。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理念,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化“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要求学校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完善课程结构,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课程推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


二是加强作业有效管理。把加强“五项管理”(手机、睡眠、作业、体质、读物)工作作为“校内减负”的落脚点,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纳入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范围。以“一校一案”为原则,创新深化校内作业全周期管理体系,精细化统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环节,提高作业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校均达100%。


三是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开展师德示范引领、规范践行、警示宣教“三大工程”专题教育,各学校将中小学师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重点计划,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落实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治理工作七大责任的意见》,全方位进行规范遏制。突出学校管理主体责任,构建教育系统内部责任运行机制,对涉事教师所在学校及学校负责人进行“捆绑问责”,实现治理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