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数字看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台州巨变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陈玲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台州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建设台州、发展台州的华丽乐章。70年来,台州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幅描绘“两个高水平”台州建设的靓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综合实力从弱到强,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台州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和开拓创新,吹响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锋号,引领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台州现象。台州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875亿元,年均增长10.0%(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人均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元增加到80644元,年均增长8.5%,已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综合实力提升彰显台州区域竞争力,台州在全国的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从各方面彰显了台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产业结构根本转变,主导产业引领发展
建国初期,台州属于典型的“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高达75.7%。经过70年来的发展演变,台州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49年75.7:6.1:18.2,演变为2018年的5.4:44.8:49.8,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根本转变,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2018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3.9%。农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渔业比重稳步提升,渔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49年的8.6%跃升到2018年的59.5%。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895亿元,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14.6%。智造工业成为台州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6.4%、51.4%和16.0%,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主导产业,逐渐成为全国汽摩配、阀门水暖、缝纫机、塑料模具、工艺品等6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共同发展,众多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428亿元,三产比重超过第二产业5个百分点,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11.8%。
三、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建国初期,台州商业凋零、物资匮乏。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统一了商品市场,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商品流通模式,确保了台州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台州不断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商品流通体制,商品市场逐渐繁荣兴旺。台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49年的0.3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67亿元,增长了7266倍。2018年末,全市在册市场主体58.6万家,其中,企业17.4万家;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70家,年成交额1414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38家。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19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3%。截至2018年末,全市已创设淘宝村206个,电商产业园32个,活跃网络零售网店6.4万家。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43亿元,相当于GDP总额的35.8%,自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32.3%。其中出口1538亿元,是1990年的2284倍,占全省比重为7.3%,占全国比重为9.4‰,出口商品销往全球222个国家和地区。
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建国初期,台州各地百废待兴、交通闭塞,城乡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十分落后。七十年来,台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台州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市城乡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城区高楼林立,热闹繁华;农村整齐有序,美丽宜居。撤地建市以后,随着台州市区融合发展、三区两市协同发展,全市域统筹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市区建成区面积由撤地建市时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142平方公里,扩大了3.1倍,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1平方公里。在城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州市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中心镇,合理规划中心村,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布局更趋合理,2018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63.0%。
互联互通、陆海空并举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台州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以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络逐步完善,截至2018年末,全市通车里程达到13014公里,是1949年的65倍多;全年公路发送旅客由1952年的39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6992万人次。铁路建设发展迅猛,甬台温高铁开通,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铁相继开建,标志着台州“四纵三横三支”铁路网正在加快形成。港口建设步伐加快,水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民航事业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底,台州民航站开通民用航空航线15条,通航城市16个;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11.22万人。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为台州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普惠、均衡、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体系已经形成。2018年,全市有幼儿园1166所,在园幼儿20.11万人;普通小学360所,在校生44.57万人;普通中学(初中、高中)学校281所,在校生31.41万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35216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34718人;小学、中学在校生分别是1949年的4.6和44.6倍。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9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89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797人,分别是1978年6.0倍、6.2倍和6.4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74人,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社会保障实现全面覆盖,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2018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40万人和604万人。
五、人民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生活水平全面迈向小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台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705元,是1978年的179.1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2倍,年均实际增长8.1%;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631元,是1978年230.3倍,年均增长14.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9421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居住、教育、文化、旅游、娱乐、医疗保障等方面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末,台州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4.0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7辆。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人们生活水平已经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