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州网> 网上发布厅> 视频回顾>

台州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

台州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应正南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台州市卫生健康委,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新闻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工作安排,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市医共体建设情况。


  县域医共体,即以高等级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与其他县级医院、若干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在城市主城区,以1家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为核心,联合若干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构建城市“1+X”紧密型医联体。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2017年底开始,我市启动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以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一、典型引路,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

  2017年底,路桥区作为省级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率先启动,成立了区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区中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建了3个医共体。各医共医体牵头医院统一设立了办公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市民健康服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目前,路桥区已出台30多个配套政策,初步完成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人财物整合,基本形成集团化运行、一体化服务的格局。


  2018年5月,作为台州市医共体试点的玉环市,启动了医共体建设,组建了玉环市人民医院、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2个医共体,覆盖全区1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品统一采购、建立了区域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推行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公共卫生与慢病管理,积极探索“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覆盖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得到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6月11日,台州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玉环市召开,总结推广玉环市的试点经验。


  在路桥区、玉环市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5个县市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椒江、黄岩两区全面推进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医共体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定医共体55项和市定医联体28项重点任务清单,层层落实责任,截至6月底,临海等5个县市组建了10个医共体(其中临海3个、温岭3个、天台1个、仙居2个、三门1个),覆盖8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医共体已完成包括人事编制统筹、财务统一、药品目录和采购统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等20项重点任务。椒江、黄岩以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黄岩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两区29家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组建了5个城市医联体。黄岩区已完成挂牌,将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椒江区也按照重点任务清单在抓紧落实中。


  二、破立并举,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卫生健康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管理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服务体系重组、就医秩序重塑、利益格局重破,必须抓住关键,破立并举,积极稳妥推进。


  一是理清三张清单,实行扁平化管理。统一机构,统一法人,医共体与牵头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所有成员单位的法人代表均由牵头医院院长兼任,成员单位相当于牵头医院的一个科室,实行扁平化管理。根据医共体的功能定位,明确医共体管委会与卫生健康局、卫生健康局与牵头医院、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三张权责清单,打破固有的权力格局,牵头医院拥有对成员单位人财物的统筹权,包括对成员单位领导的任命权。


  二是落实六个统一,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机构编制,对医共体按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两类重新核定编制数,编制总量实行统筹使用。统一人员使用,医共体实行统一设置岗位、统一公开招聘、统一岗位竞聘、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诊疗目录,按照分级诊疗要求,制定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疾病诊疗目录、转诊目录。统一五大中心,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设置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五大”中心。统一质量管理,医共体统一制定医疗技术标准和质量评估细则,对医疗质量实行垂直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建立财务管理中心,统一报表、统一审批、统一支付、统一核算。


  三是推进四项改革,激发医共体活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医共体为单位,实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医保资金由医共体统筹使用。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路桥区各医共体对成员单位的绩效工资进行统筹,三门、玉环、路桥等地对牵头医院院长实行年薪制,院长薪酬由财政解决,与医共体的收入无关,而与医共体的绩效挂钩。推进服务价格补偿机制改革,按照“控、腾、调、保”原则,去年年底,全市统一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推进财政补偿机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当量化管理,及时化解或制定化解医疗卫生机构历史性债务,建立并落实医共体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医共体正常建设和运行。


  三、创新举措,打造医共体台州品牌

  在医共体建设中,各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实干担当,探索出一条富有台州特色的医共体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模式。


  一是形成富有台州特色的市、县、乡三级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与路桥区3个医共体建立了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医疗质量控制和互联网医学等“六大”中心。台州医院全面托管仙居县人民医院,派驻5名骨干担任该院院长、业务副院长等。台州市中心医院也通过委托管理、学科共建等方式,与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帮助县域医共体或县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主城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我市主城区医联体建设起步早,2014年以来,市立医院在椒江洪家,市中心医院在椒江葭沚,市一医院在黄岩江口、院桥、宁溪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先后设立了住院分院,在每个分院常年派驻3名以上的副高职称医务人员坐诊,共享专家号源、床位等资源,建立影像、检验、心电、远程会诊等共享中心,使城区群众享受城市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今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医联体建设的有关要求,在全省率先制定28项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扩大城区医联体建设范围,拓展医联体建设内涵。建立市区两级联动推进机制。今年5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拟将我市列为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已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交我市的申报材料。


  三是着力构建医防融合、以防为主的卫生健康新格局。在医共体建设推进中,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医疗与公共卫生两项工作相结合,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不得大病、少得大病。各医共体均成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在成员单位设立分中心,层层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对医共体提供专业指导、业务培训、工作评估。各地还将原计生服务员转岗为健康指导员或健康宣传员,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力量,经常性开展健康宣教、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和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对照“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标对表,逐一进行破解,加以落实,将县域医共体和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推向纵深推进,逐步提升县域、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全市群众健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