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州网> 网上发布厅> 视频回顾>

台州市打造最佳营商法律服务环境新闻发布会

 

台州市打造最佳营商法律服务环境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赵龙江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全市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和市委市政府“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决策部署,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立足企业需求,着眼于法律服务产品研发、执业团队建设、法律服务模式创新、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及企业法治文化培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维护社会环境安全稳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出了贡献。现发布如下:


  一、普及法治教育,营造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家庭、进网络、进“两新”组织、进宗教场所为抓手,通过开展微信知识竞赛、设立法律服务点、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延伸。组织法学专家、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文艺演出团体组建宪法宣讲团、宣传队,开展百场宪法主题文艺演出,千场宪法主题宣讲,推动宪法走进千家万户。建设宪法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示范点,通过法治雕塑、法治石刻、法治漫画、法治警句、普法教育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面植入法治元素,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截止8月份,全市共建设法治文化公园123个,开展宣讲活动、文艺演出589场次。


  二是实施“三治融合”推广工程。夯实“自治”之基,帮助完善村民自治制度2300项,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参与村民自治章程的修订1500条,提供村规民约合法性、规范性审查专项法律服务2100件。传承“德治”之风,依托村(社区)文化礼堂增加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主题建设,开展法德文化主题讲座650场,探索法德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筑牢“法治”之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广应用法律援助统一服务管理平台,实现“零跑动”。


  三是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实践工作。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打造民主法治村(社区)“有标识、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重点”的“五有”工程。注重“法德文化示范点”培育。将法治文化培育与“乡村文化礼堂”“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非公企业党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结合,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与群众生活相融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大力推进以自治、法治、德治文化元素为主基调的广场、公园、长廊等法德文化基地建设,让群众“抬头见法、休闲普法、遇事想法”,满足基层群众法德文化需求。截止8月份,全市69家村(社区)”建设了法德文化阵地,537家“乡村文化礼堂”和252家星级“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实现了法德文化融合。


  二、创新服务载体,构筑企业法律风险防火墙


  一是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股改上市等重点领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问诊把脉,了解掌握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加强与市经信委、市工商联、市金融办、市台办等部门的合作,联合举办企业股改上市法律实务讲座,设立法律服务中心(站),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新型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和培育,力争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有效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截止8月底,全市开展法律进企业专项活动252场次,新增企业法律顾问170家,开展企业家风险防范巡回讲座55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巡回宣讲7场,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优化营商法律服务产品5个,编写(发布)典型案例64个,在开发区(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个,培训企业法务人员1011人,开展涉企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31次,受众356人。


  二是优化公证便民利民新举措。在全市公证行业开展“妈妈式”服务,编发公证宣传资料,详细解读营商环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主动了解商事主体公证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大在知识产权、金融风险防范、网络信息数据保全等新类型、新领域的研究,优化流程,缩短办证期限,提高办证效率。截止8月份,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34800件,其中办理涉外公证5200件,涉港、澳、台公证210件。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将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纳入到“最多跑一次”的公证服务范围,15项公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开展“多城同创”“美丽乡村”“旧城改造拆迁”专项公证服务,办理招投标公证230件,土地招拍挂公证190件,股权转让公证68件,知识产权侵权保全公证86件。


  三是积极推进律师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健全完善律师调解制度,在工作机制、调解模式、队伍建设上积极探索、推广,扎实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落地,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在册律师调解员206名,共在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室26个,在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律师调解室10个,并在中院和6个基层法院联合设立律师调解室7个,今年各调解中心和律师调解室共办理法院引导、委托调解案件248件,调解成功197件。


  三、深化惠企便民,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升级版


  一是拓面提质,全力护航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针对民营企业权责分配、登记变更、各类合同法律风险、融资担保法律问题、劳资纠纷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中小投资者常涉法律问题,我市法律援助机构会同市律师协会、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招募组建由58名有民商事专业特长律师的服务团队,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查明、代拟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1200件次。同时,取消法律援助受案范围限制,将公证、司法鉴定、申诉代理纳入法律援助服务内容,全市共办理公证法律援助687件,司法鉴定法律援助73件,援前调解(和解)259件次,办理案件申诉法律援助18件,共受理新增援助事项950件。


  二是优化机制,提供“妈妈式”贴心服务。创设“同城通办”工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异地申请“零距离”;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审批主办责任人制度,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决定、当场指派”,实现法律援助办理“零等待”;推行网上办理和上门办理服务模式,实现法律援助申请“零跑动”;健全案件“点援式”指派制度,实现受援人选择承办律师“自由化”。依托12348浙江法网和台州司法微信公众号,提供全天候无休日网上法律咨询服务。自“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当场办结率100%,提供上门服务116件次,容缺办理36件次,通过网站、微信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维权指引等服务873人次。


  三是创新载体,常态化开设法律“专家门诊”。建立完善由律师事务所主任或担任市律协理事以上职务的资深律师组成的专家库,每月两期定期轮流坐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民营经济组织及其员工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问题无偿提供咨询解答、维权指引及出具法律意见、建议等法律服务。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民营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碰到一些重大疑难法律问题,提供“预约式会诊”服务。截止目前,共开展法律专家门诊或专家会诊18期,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信贷、拆迁等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问题142批395人次。


  四是树立品牌,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流动超市。以市级、县(市、区)为单位,组建10支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专门团队,深入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市场、农民工聚居区、人才市场等区域定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零距离为民营经济组织及其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努力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公正的法治环境,累计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流动超市宣传服务活动163场,受益面达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