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街头古镇,和合文化元素无处不在。
行走在天台街头古镇,和合文化元素无处不在。这里曾是“和合二圣”寒山、拾得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发祥地。
如今的街头镇,将和合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之中,擘画了文化润富、产业带富的图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合之路。
古街里的寒山诗社
在街头古街上,有一间寒山诗社。诗社里的40余名成员,像历史上的寒山子一样,他们吟诗作对,遍访天台的神山秀水,创作出了无数具有和合意蕴与当地文化特色的作品。
寒山诗社的前身寒山文学社,成立于1981年,由于多方面原因2002年停止活动,30多年来出刊50多期,涌现出不少诗歌精品。就在前年,在街头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寒山诗社重回古街,将寒山诗歌与和合文化在这里继续弘扬下去。
不分寒暑,寒山诗社都会定期开展乡村采风活动,创作诗歌美文,记录乡村文化,并每年汇编成册;每到年底,会以和合文化及寒山诗为内容,自发为民众题写春联;建立寒山讲堂,让更多人感受到和合文化的博大精深。
“寒山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然、不拘格律,在长期的隐逸生活中自成一派人生哲学。”寒山诗社社长丁荣富说,“我们研究了如今传世的300余首寒山诗,学习的不是诗人如何作诗,而是他如何实现天地人和合的境界。”
寒山其人,“非儒非道非释”,同时“亦儒亦道亦释”。他的一生,就是儒释道三教和合的鲜活范本。“寒山子是遵循天道、自然生长的典范,就像是一棵树,他用自己的人生实现了与自然的和合。”丁荣富说。
和合文化走出去,是实现当地文化振兴的关键一步。
两宋时期,寒山诗东传日本。上个世纪,寒山子成了美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领袖,寒山诗成了“旧金山文艺复兴”的经典之作。如今,寒山诗与和合文化走出天台山,走向世界,在海外掀起经久不衰的“寒山热”。寒山诗,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自信。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和合,崇拜寒山?丁荣富分析,主要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受寒山诗中隐逸文化的启发,人们开始回到乡村,回到山林,而这一点与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不谋而合,“文化的振兴吸引资金、人才的回流,让更多的人愿意回归家乡、振兴家乡”。
如今,街头古街业态重兴,致力打造和合文化的标志地、示范地、传承地,深入挖掘寒山和合文化,开展和合文化“六进六创”活动。“以古街保护为契机,我们将古街各处戏台、祠堂、文化广场予以修复,确保传统格局与现代环境合一,打造寒山文化线的重要节点。”街头镇宣传负责人表示。
如今的后岸村,村民办民宿、开农家乐、建乐园,靠当地的好山好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和合风”民宿开遍后岸
来到街头镇后岸村,和合元素的壁画、题诗、雕塑等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后岸村民的生活,处处皆是诗,也处处可见和合的影子。
时光倒流到10多年前,当地的村民几乎都以石矿开采为生。直到2011年,后岸村决定全面关停石矿,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走上了人与自然和合发展之路。
如今的后岸村,农家乐与民宿遍地开花。截至目前,村内共有农家乐及民宿82家。“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后岸模式,让村集体与村民的收益最大化。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办民宿、开农家乐、建乐园,靠当地的好山好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后岸的民宿,又是如何做和合文章,推动当地产业振兴的呢?我们来到后岸村第一家精品民宿“隐泉”民宿一探究竟。
2016年2月,民宿主人俞彩萍回到家乡,发现以前的“石板村”已经大变样了,尤其是农家乐办得火热。为了满足一些客人的住宿需求,她就在自己的家中开起了民宿。
民宿取名为“隐泉”,大有深意。民宿所在,是历史上寒山子久为隐逸之地,如今的人,在城市住久了,也会想回到依山傍水的农舍“神隐”一段时间。
独门独院的“隐泉”民宿,竹林悠悠,庭院方整。青石铺地,环以沟渠,隐匿于土瓮中的山泉,最是灵动。俞彩萍说,开这家民宿,就是想让人体验清净闲适的隐居生活。
走进民宿,和合文化与茶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我们的茶室、餐厅和房间,都融合了和合文化的经典元素,像是印着‘和合二仙’卡通形象的抱枕,题有寒山诗的摆件,置于房间的荷花装饰等,将和合融入了我们客人的生活起居之中。”俞彩萍说。
“隐泉”民宿开门迎客的前三年,生意火热,几乎一直处于客房爆满的状态,要提前半年才能订到房间。在天台后岸,像这样的民宿有很多,村民的幸福生活也从民宿产业的振兴开始。
天台当地研究和合文化及寒山诗的部分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