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括苍洞

2022-09-13 15:01:26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赵佩蓉

巍巍括苍山,南呼雁荡,北接天台,西邻仙都,东瞰大海。唐人刘昭禹以“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言其险峻高拔。史书载:登之见海,其色苍苍然,故名括苍。

括苍山脉的尾部逶迤在仙居县境内,叫福星山。福星山的山腰处,有一天然古洞,主洞深约29米,高约6米,人称括苍洞。相传洞套洞,洞连洞,可直达东海龙宫。

自古以来,括苍洞吸引了不少道家方士结庐修仙,是仙居道教祖庭,也是全国道教的第十洞天。

东汉时期的太极法师徐来勒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到括苍洞任职,辖周围三百里,总管水旱罪福。

至北宋年间,共有十二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唐宋帝皇对括苍洞非常重视,先后有六位帝皇赐名赐物。据《光绪仙居县志》载:天宝七年,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宿。李隆基颁布诏书,赐名“成德隐元洞天”。北宋真宗年间,括苍洞兴土木,建房筑宫,改称“凝真宫”,并获赐金龙白璧。

括苍洞依山而建,顺势而为。周围山势延绵,前方平畴沃地。从构图上看,形成了道法自然的美学关系。但从我们探访当晚的视觉上看,通明灯火在苍黑的山间,制造出突兀的重量感。整个建筑好像向低处倾轧。

进得观内,有一块不大但略显空旷的院子。一个清瘦的男孩,着深蓝色道袍,拱手作揖,为我们介绍院子一侧的“洞天福地”古碑、丹井,如数家珍。

我默默跟随,视线无拘。大自然总是这样的,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展现奇特之处:苍穹是浑圆的,蓄满了液体一般地垂下;天空的月盘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又有几粒小星隐约显现,微弱的光斑,更显得夜空的虚幻。

一团细弱的光,穿过浓稠的夜色,投射在我的脚前。树影、屋影、灯影、人影,都笼在院子的界域中,像蛰伏的兽。不见风的流动,臂上却有细微的凉意,应该是山雾从四面八方涨来。可是,雾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科学小常识,雾应该是水汽凝结而成。但是,白天分明是高温,烈日持续炙烤田野,豆角、玉米、芋头都耷拉着茎叶。那雾,是从不远处的括苍水库涌来?还是山间草木喷吐露?抑或洞穴深广,能蓄积水汽?

“葛玄,75岁到本宫修仙,81岁羽化飞升。”小道士的言辞颇有自得之意。我时不时抬眼看他,20多岁的样子。其实,我更关心他和其他九个常住道友的日常安排。挂单的道人如何办理手续?当初因为怎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我的头脑中闪出无数疑问,却始终不好唐突打扰。

“山门一关,漫漫长夜,如何打发?”我终究是忍不住发问。

“看月亮,听风声,都是天机。”小道士缓缓开口。原来,道之在我者为德。一个追求清静无为的人,能从夜空得到启示。

我们攀着窄窄的金属梯,小心翼翼地进入括苍洞。暑热余威不减,给人沉闷的感觉。就在这时,我的眼前如有裂缝乍开,幽灵一样,漆黑的光影撕裂无边的静默,俯冲,盘旋。它们张开翅膀,袒露肥壮的躯体。那是一群蝙蝠。

它们的出现,没有任何暗示,更没有任何预兆。它们不知从哪里冒出来,闪电似的,一道紧追着一道,在我们面前划出强劲的弧线,我的视线被迫随着剧烈地晃动。

我毫无防备,瞬间想起以前的许多听闻:欲捕鸟时,则入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还有书上看过的吸血蝠,张着血盆大口,肆意攻击人畜。一种糅合了惊悚、战栗、不知所措的复杂情绪迅速侵占了我的大脑。幸好,片刻之间,这些蝙蝠抽身离去,无声无息,只留我在余悸中。

下山,接近民居时,灯火可亲,村犬杂吠。略一回首,括苍洞的灯火已熄,苍山更远,山谷更空。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