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内的编钟
▲泮池上有泮桥,从前生员入学称为“入泮”。
▲长廊边的宋代古樟树枝叶繁盛。
午后的青年路和劳动路不失热闹,两侧商铺林立,传来断断续续的喇叭声。路上人来人往,径自穿梭忙碌着。
青年路和劳动路,地处黄岩城闹市区。而其间最热闹的,又属两条街道的交叉路口,原是黄岩旧城的中心地带。
过去,这里叫桥亭头,因城区五支河上有座钱家桥,桥中心有石构方亭而得名。如今,这里无桥无亭,桥亭头这个称呼也没有正式使用了,但它像是一个文化印记,烙在民间百姓心中,让他们仍然沿用着。
而比桥亭头更深地烙印在百姓心中的,便是位于桥亭头的孔庙了。这座处于喧闹的街市中心的古建筑,独有一份幽静。它是黄城的文化坐标,历经千年,让儒家文化在此代代相传。
巍巍孔庙,历千年风雨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历代儒客学子朝圣之地。
黄岩的孔庙,又叫学宫、庙学、儒学,为浙江省内现存史脉较为悠长有绪、整体布局保存较完整的县学、孔庙建筑群之一。据志书记载:孔庙始建于唐代,原在县东三里,北宋治平三年(1066)迁到明因寺北,北宋元丰六年(1083)迁到今址。
孔庙在这个地方建成以来,频遭兵寇风火之灾,屡毁屡建,志书有记载的就多达28次。
现孔庙范围,是明成化年间知县邝文所定,东为尚书坊(今劳动南路),南为学前巷,西为直下街,北为学后巷(今青年西路)。邝文以县东废寺出售款白金17镒作为经费,首建大成殿及两庑、棂星门,还建明伦堂和会膳堂、斋舍70余楹,又将被居民侵占的土地按原图志收回,并扩大南面,用银两买入,再建先贤祠,树立百年历代诸贤遗像。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是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的,道光及同治年间曾对孔庙增建重修。孔庙现存大成殿五间,东西两庑各九间,大成门五间,东西有更衣亭与神祠各三间,以及文奎阁、泮池泮桥等。其他建筑损毁不少,也有许多地方建起了民房、商铺等。
上世纪80年代晚期,明伦堂、崇圣神祠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孔园,是市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棂星门入,启儒学之门
黄岩劳动南路,东侧商铺依旧热闹,而西侧的已经拆除,留下的是孔庙区块沿劳动南路临街广场。边上,灰砖黑瓦的围墙,隔开了闹市和幽静的孔庙。
2018年开始,黄岩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民呼吁,着手孔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几年来,拆除周边建筑,按照历史样式“复原一个老孔庙,重塑一个新孔园”,深受市民好评。如今,工程还在继续推进,一个全新的孔园已经开始慢慢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
在学前巷,有一个高大的牌坊,便是重建的孔庙大门——棂星门。棂星,即天镇星、文曲星、魁星。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会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如今,历史上的棂星门仅残存基础,已做回填保护。
孔庙外围,原还有一道高高的围墙,名为万仞宫墙,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万仞宫墙下及两侧开有三道门,称为黉门。再往外两侧,还有两道门,便是东门与西门。东门檐下,存有石碑,上面铭刻“奉旨文武官员及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如今,万仞宫墙和黉门几乎不存,只在棂星门南边留有一小段宫墙。东门和西门已经复建,“下马碑”则镶嵌在棂星门附近的墙上,彰显着对孔子地位尊隆及对儒学与文化的尊重。
从棂星门中间看去,孔庙整体呈中轴对称布局,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反映了儒家传统礼制观念。
在棂星门内两侧,有几幢重建的建筑,为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分别祭祀黄岩历代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及著名乡贤与忠孝节烈之士。
过桥入泮,拜万世师表
沿着中轴线往里就是泮池,是官学的特有标志。泮池上有泮桥,仔细一看,其中一块石板上,还有雕刻花纹。过去生员入学称为“入泮”。
泮池泮桥前面,就是大成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大成门东、西留有神祠和更衣亭各三间,是筹备祭孔仪式,存放物品之地。
大成门里面,两侧是两排长廊式的建筑,称为东、西庑。这里过去是供奉先贤先哲及儒家学派著名人物的地方,如今空置着,早些年会举办一些展览,让古今文化在古建筑中碰撞。
面对着大成门的,便是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高16米,五楹,重檐歇山顶,正脊砌“天开文运”四个大字,边饰龙凤砖塑。重檐八角以飞椽出檐,起翘高昂具江南庑殿式风格。副阶卷棚,梁阁斗拱刻花繁缛;前檐柱琢狮雕龙,为清代中期佳作。
大成殿内,正中为孔子塑像,上面有一匾,题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殿内还配祀有孔子的知名学生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称“四圣”“十二哲”。
县级学府,育橘乡英才
明清以来,黄岩孔庙是为县级学府,也称县学,是传承儒家学说、祭祀孔子,选集本县生员以应试科举的场所。孔庙置教谕一员,掌孔庙祭祀,负责教育训导所属生员。又设训导一员,为教官副职,负责管理生员、考勤考核及违犯学规的处罚等事务。
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是童生经过县、府考选,再由提学官亲考录取,才有资格参加省试(乡试),省试考中者为举人。
秀才三年考两次,举人三年考一次,中央派考试官到各省主持。黄岩一般每年取24名秀才,取得秀才资格者才能入县、府学学习。几百年来,孔庙为黄岩培育了大批人才,直至清光绪末,科举制度被废停办。
当年,秀才的“校服”是一领蓝衫,未中秀才者不能穿着。秀才入学,第一件事是于正月初八开学之时拜孔子,行拜师礼。
最隆重的礼节是祭孔大典,在每年春、秋两季的第一个丁日举行,所以叫丁祭。黄岩在1929年停止丁祭,改为孔子诞辰古历八月二十七日设奠。
祭祀时,所有轿、马都停在大成门之外,入庙一律步行。县学生员穿蓝衫,官员穿官服,不得穿便服入庙。以击镈钟(大钟)为号,表示祭祀开始。全体行拜礼,拜后献舞乐,编钟、管弦乐响起,舞文武八佾,64人呈纵横皆八的队列,在乐队伴奏下起舞,击敔表示舞乐停止。再献帛、献爵(酒)、献酢等,礼仪非常复杂繁琐。
如今,大成殿内还放置着编钟等乐器。看到这些乐器和现存及还原的建筑,令人不禁遥想当年秀才入学拜孔子及祭孔大典的盛况。
民国十八年(1929)之后,孔庙曾经办过女子师范讲习所。抗战结束之后,黄岩中学从灵石搬回城区,原校区尚未修复时,也曾在孔庙短暂办学。后来,孔庙还曾作为黄岩师范学校的校舍。
重塑孔园,续千年文脉
大成殿北,原还有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等建筑。1989年,旧址上建了一座孔园。
青年西路的东北角,便是孔园的入口。两侧,两位白发老人坐在那里,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白胡子的老孙今年85岁,他的家就住在这附近,常常来这里坐一会。而像他这样常到孔园里游玩的老人,数不胜数。
孔园里,各类树木郁郁葱葱。走过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上假山,园子里的景色尽收眼底。小小的园子,应有尽有,景色美不胜收。
建孔园前,这里曾有消防队,还有钟楼,钟楼西侧建有新华书店等建筑,今均废。
如今的孔园,不管是节假日还是风雨天,都不缺人烟。游人三三两两,有牵着小狗散步的,也有围在一起下围棋的,还有坐在那里聊天的,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在园子东面临街处,有一个长廊。这里更是热闹,有许多人在这里小憩。不远处,还有人坐在小凳子上,为人缝补衣物,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线和缝补材料,不正是这一带人们生活的色彩吗?
长廊旁,一棵古樟树枝叶繁盛,慢慢生长着。它从宋代开始,就站在这里,看着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看着学子们在孔庙进进出出,它见证了孔庙的千年历史,也见证了黄城中心的热闹喧嚣。
我们期待着孔庙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的完工,期待着复原的老孔庙、重塑的新孔园,延续着黄城的千年繁华,延续着黄岩文化的千年繁荣。
参考资料:明万历《黄岩县志·儒学》 /清光绪《黄岩县志·庙学》 /黄岩区方志办《黄岩风物志·孔庙》 /周建灿 陈建华《黄岩孔庙》 /池太宁《黄岩寻踪·县学与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