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分,草长莺飞,我从一个地方穿行到另一个地方,只为一道名叫“豆腐圆”的风味小吃。
一家地道的美食店
车子翻山越岭,穿过一片烟雨,最后抵达仙居县皤滩乡。皤滩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椒灵江流域与浙西丘陵山地的水陆交汇点,是古时浙盐进赣的必经之地,被誉为“盐路明珠”。
在皤滩乡大桥南路,有一家蓓蓓土菜馆。该店分上、下两层,一层整整齐齐地摆放着4张八仙桌,二层则设有8个包厢,为中式古典装修风格,简约大方,又不失时尚格调。
店主徐丽娅此时正在厨房里,忙着做豆腐圆。她面前的汤盆里,盛有豆腐、盐、猪肉和葱等食材。
早前,她曾跟着母亲在永安溪路开了一家小小的土菜馆。母亲做大厨,她就给母亲打下手,吸引了很多本地食客。2008年,她们把店迁至大桥南路,至今已有十余年。
她们店的拿手好菜,正是仙居小吃豆腐圆,食材来自村民家手工做的卤水豆腐,以及赶早上街买来的新鲜土猪肉。
“在仙居很多人家每逢佳节或婚宴,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那就是豆腐圆了。我认为做豆腐圆的最高境界,是饱含汤汁、松而不散,一口咬下去,喷喷香!”徐丽娅说。
在徐丽娅的一双巧手下,很快,一只只豆腐圆依次排开。她做的豆腐圆,个头比较大,单个重量大约二两左右,看上去,类似于“狮子头”。
徐丽娅回忆,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差,豆腐是常见食材,吃猪肉的机会却很少。平常家人做的豆腐圆没有猪肉,只有逢年过节,她才能吃上几个有猪肉的豆腐圆。对她而言,儿时吃猪肉豆腐圆的记忆,是一种奢望享受。
豆腐加土猪肉
仙居谚语中有“廿九泡鲞剁肉圆”之说,可见豆腐圆是仙居人过年必备的一道美味菜肴。
如今的仙居是一座“晚睡早起”的城,龙虾馆、烧烤铺、油炸摊,“夜宵经济”大多由年轻人拉动。但对老一辈人来说,每天凌晨,他们是在磨豆腐的石磨声中苏醒的。
尽管机械化生产早已实现,但在仙居,当地人始终坚持手工制作,分为“拣、砻、浸、磨、沥、煮、捞、打、裹、翻”等十道工序,磨出的豆浆大锅煮沸,点上盐卤,等待凝结。而后倒入模具,用重物施压,再挤去多余的水分……每一天,街头巷尾都飘着新鲜豆浆和豆腐的清香。
“豆腐形态多变、味感丰富、质地纯净,在仙居人的饮食里,它被赋予各色吃法,豆腐圆是其中的一种。做豆腐圆时,除了要用卤水豆腐之外,还要用土猪肉。用土猪肉做豆腐圆才有小时候的味道。因为土猪生长期长,吃的是番薯和萝卜等饲料,肉质也较一般规模化饲养的猪肉来得更鲜美和有劲道。”徐丽娅说。
土猪肉配上豆腐,质地变得更加鲜嫩;豆腐吸收了肉汁,豆制品本身的鲜味就自然得到提升;再加上少许的葱和精盐,两者的鲜味变得饱和。这样制作出的豆腐圆,才会口感丰富、层次分明,让人拍案叫绝。
一碗家乡的味道
徐丽娅的手艺,是早年跟母亲赵玉梅学的,制作流程也算不上复杂。
将精挑细选的上好土猪肉放在砧板上剁碎,最好是剁成糊状;再将鲜嫩的卤水豆腐捏碎,拌入精肉糊中,揉捏均匀;最后加入盐、酒和姜丝、葱等,制作成橘饼大小的“圆子”,放入烧热的油中将其两边煎黄,之后豆腐圆就可以出锅。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它做成滚圆,而是要略呈扁圆形,旨在警示家庭成员不可自满得意,要继续团结努力。
做好的一只只豆腐圆,看上去像橘子,象征着吉庆团圆。入口后,顿觉表皮酥脆、松软爽口、细嫩滑软,鲜美极了。
“肉圆的制作,其实各地都有,只是在选材和制作方法上不同。仙居豆腐圆的特别之处,在于与猪肉搭配的卤水豆腐。卤水豆腐在仙居的制作历时已久,它比一般豆腐要来得鲜嫩,没有石膏豆腐的异味。”徐丽娅说。
而豆腐圆的烹饪方法,在仙居也有多种。有人将它置放于油锅,炸成金黄色,再直接食用;有人用香菇、笋丝和葱白,于水中煮沸,再放入豆腐圆,取而食之;还有人将豆腐圆与番薯粉丝、白萝卜片同煮,制成后美味可口。另外,也可清煮豆腐圆,可以保留豆腐、精肉本身的滋味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