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古时是沿河而居、小桥流水的诗意之地。如今所剩的历史街区,已然不多。繁盛于宋代的桥上街至今保持着古街巷的风貌。
桥上街,原名镇宁街。“西为上,东为下”这是古人的地理观,黄岩旧时唤西乡为上乡,位于黄岩西桥(俗称五洞桥)之西的街,则称作“桥上街”。其时,西桥附近一带地域皆泛称“西桥”。
古时以桥为市,繁华的商贸之街
古时以桥为市,桥市的兴起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桥上街由西桥与西街相连,人烟稠密,庐舍毗连,自古是繁华的商贸之街。桥上街东濒西江,南依西官河,北傍永宁江,水系发达,在这里组成水网之“纲”,是为水运交通枢纽,此地亦是陆路要道,黄(岩)永(嘉)捷径的起点。西江、南官河是旧时黄岩西部及邻县竹木柴炭通往县城的主要内河,至西桥终点。木刻家周祖诜的《集市》,刻画了以西桥为背景,舳舻相继,呈现船运赶集的旧时景貌。
桥上街地处水陆通衢的始终要地,历史上商贸活动十分繁荣,300多米长的街道,遍布各种商号。每逢集市日人流如潮,成为黄岩城区最热闹的街市之一。
唐代黄岩立县,南宋,台州成为都城临安辅郡,黄岩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西桥作为与黄岩西部联结的关津,也是黄永古道、临黄古道西线的必经之路,人口聚集,商铺林立,遂成街巷。两宋交替之际,宋室南渡,这片富庶安宁、交通便利的地方,便成了士族官宦子弟理想的定居之所。
繁盛跟宋室迁居有关,中进士者为黄岩之最
桥上街的繁盛跟宋室迁居有关,南宋绍兴五年(1135),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第六世赵子英,官为黄岩县丞,举家从河南开封南迁,最后定居黄岩西桥之西,成为西桥赵氏始祖,所居之宅在桥上街西边,称“上赵”。赵子英也是成安王赵世格的孙子,宣和二年(1120),21岁的赵子英中榜上舍(相当于进士),授湖州武康县丞,三年后调任台州黄岩县丞。赵子英在黄岩三年为官,爱民如子,以厚德称道。《嘉定赤城志》记有赵子英的两条信息。一是卷六“香远堂”条:“香远堂,在(县署)厅东。旧名紫翠轩,绍兴五年丞赵子英建,嘉定十五年丞赵彦珽更名。”二是卷十二“黄岩县丞”条:“黄岩县,丞一员。赵子英,开封人,绍兴五年至,以厚德称。秩满因家焉,今子孙甚盛。”
后来,赵子英之孙赵师夏写有《香远堂记》,记载了赵子英在丞厅便坐之左种有酴醾花。赵子英离任后,接任官员和当地百姓对酴醾花爱护有加,花开茂盛。嘉定十五年(1222),赵彦珽当黄岩县丞时,生长了近百年的酴醾花年年春天花团锦簇,香飘四方。为了纪念赵子英在黄岩当县丞时以“经术从政”“视民如子”的美德,于是赵彦珽便以苏东坡《酴醾》诗中“无风花自远”之句,将紫翠轩改名香远堂,并请赵师夏撰写《香远堂记》。
赵氏开枝散叶遂成大族,科举中进士为黄岩最多,历代《黄岩县志》记载,第二代3人,第三代8人,第四代7人,第五代1人,共19人。西桥赵氏第24代赵文喜根据《西桥赵氏宗谱》统计,西桥赵氏在南宋时期中进士者达30人。自南宋初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南宋末咸淳十年(1274),117年时间一族出了30位进士,平均约三年出一个,为中国科举史罕见。朱熹曾为赵氏宗祠题写“礼乐诗书科甲第,金枝玉叶帝皇家”的联句,真是名副其实。故此,桥上街是宋代进士街。
儒学名士聚集之地
桥上街也是儒学名士聚集之地,一代名儒应恕,原籍括苍(今浙江丽水),他于南宋淳熙年间寓居黄岩西桥,朱熹到黄岩讲学,称应恕为“隐居老友”。应恕与杜家村的杜煜、杜知仁等有交往,南宋史学家赵师渊及胞弟为其门生。在朱熹的18位台州籍弟子中,赵氏兄弟就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师渊、师夏和师雍均为朱门高第,7人当中3人是进士出生,再加上他们宋朝宗室的身份背景,是朱子门人的一大特色。
历代《黄岩县志》记载,西桥赵氏名儒就有赵师渊、赵师雍、赵师端、赵师夏、赵师开、赵师允、赵伯澐、赵伯浒、赵希圣等三十多人。尽管他们的房脉后来有部分迁居西桥不远的上赵、西街、赵宅池等地,但根脉却是西桥赵氏。西桥赵氏名人中,有修建西桥的赵伯澐。2016年,赵伯澐墓被发现,出土70余件丝绸服饰,被称为“宋服之冠”,为浙江丝绸之府提供了唯一的实物依据,并在G20峰会上展出,世界惊艳;有与朱熹一道合编《资治通鉴纲目》、执笔撰写分注59卷的赵师渊,其纲目体开创中国史学三大体例之一;有为朱熹撰写《礼书》,还成为朱熹孙女婿的赵师夏;还有一位赵师蒧(亦作师皙)也为朱熹孙婿,受业朱门,据西桥赵氏第24代赵文喜在宗谱发现,赵师郡也是朱熹孙婿;有名列《中国思想史辞典》的赵师雍;还有《元史》立传的赵与罴(pí)。后裔赵鼎,在明正德二年(1427)会试高中会元(全国贡士第一名),旧传永宁江水澄多日,朝廷敕建会元坊。
据说,桥上街赵氏所居的建筑为皇家宫廷样貌,于元代毁于兵火,至今仍遗留一些宋代遗风的建筑风格。
宋末,黄岩葛村诸葛氏有一支迁入西桥,该房脉的葛希澄于明宣德七年(1432)中举人,任学正。葛贞以于明景泰三年(1452)岁贡入国子监,并任江西新滏知县,后升四川嘉定知府。葛应蛟在明隆庆年间以岁贡任咸宁府尹,葛希济被黄岩县学聘为训导。故居在桥上街北侧葛家弄。
明代,桥上街徐新、徐汤、徐简、徐鸮(xiāo)四代一门四进士;明崇祯皇帝赐匾“清介第一”的谏官吴执御,天启二年(1622)进士,也是西桥人;明英宗正统年间巴东知县蔡思,据传祖上先居西桥,后迁居柴桑巷;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宁德训导蔡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进士、国子监学录王于宣,晚清举人陈瑞畴等曾居于西桥地域。
人文底蕴丰厚的古街
史料中有关桥上街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有,三国时期葛玄炼丹的定光观;宋代之前的西津渡;南宋的西桥(五洞桥);朱熹曾为赵氏宗祠题写:“礼乐诗书科甲第,金枝玉叶帝王家”联句,也曾给赵氏宅第题写“影堂”题匾;因赵氏一族出进士者众,曾在桥上街建有赵氏进士坊;赵鼎的会元坊;元代著名词人张可久《黄岩西楼》中的西楼;元代西城闸(曾是控制西官河的重要水利设施,十余年前拆毁);元代方国珍社稷坛(地坛),留有小地名“地坛里”;明代建筑遗风的五凤楼(现为黄岩非遗馆);明代蔡余庆、蔡明祖一门两进士的西门头蔡家大院(数年前拆毁);明吴执御“清介第一”的崇祯皇帝赐匾,及其进士坊和故居“听潮庐”;明代葛世玑的望云楼;蔡余庆“少方伯坊”;清代液金门(西城门)。
至今还保留的有,600余年历史的感应庙,供奉唐代大诗人王维之像(由原王维庙迁入,王维庙为全国唯一,香火千年);晚清清江南道监察御史、军机处章京王彦威,近代著名学者王舟瑶祖上(北宋迁入桥上街)的王氏宗祠;清国子监学录王于宣的故居;晚清举人、云南大姚知县陈瑞畴故居台门,门联为:“学礼学诗门第,半村半郭人家”,横批“知白守黑”,诠释着儒学家传和其诗意人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西江闸,“魂兮归来”碑等。
桥上街是人文底蕴丰厚的古街,可谓一条进士之街,桥上街也是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纲目》的著书地,南宋理学名家的聚集地,充满着浓郁的宋韵文化。
桥上街一角
(参考文献:严振非笔记、严振非《诸葛氏族》、张永生《桥上街》、周建灿、陈建华《西城街巷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