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鱼,也叫银鱼。大小不过箸头,长约六七公分,体形圆,后段略扁;全身透亮,晶莹剔透,上岸和晒干后其色如银;口大而尖,上下颌骨长有一排细齿;头部长有两个小黑点,身白眼黑,十分有趣。它喜生活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江河湖泊,尤其是咸淡交汇的河海口。
我的家乡地处温黄平原南端,地势低洼,大小河汊枝枝节节。我在那里度过的岁月,常常看到“推面鱼”的船只漂在河面上,桨声吱呀,网起网落。太阳慷慨地把光芒洒在河面,泛起金光,船、人、网都镀上一层辉煌和梦幻。
“推面鱼”是在小船的前端,安上一张三角形的网;网的两边系在两根竹竿上;竹竿从船头叉出去,呈“V”型;网袋拖得较长,作业时置于船底下。船头有一人操作:踏下竹竿交叉处,网就会拗上来;脚放了,网就斜伸进河里。约莫半小时起一次网。进入网袋的面鱼,用网勺子舀取。“推”,是靠两把桨:前面操作网的人手足并用,在脚踏网起落的同时,手还要摇橹。橹安在右侧,两手操桨。船后面中间的桨既是主推动力,又把控着船的方向。两桨要合着节拍,形成合力,像舞台上乐器的演奏和演员的唱腔要和谐共振,不能散乱。两桨合力摇橹时,船体就会带着渔网缓缓前行。推面鱼是力气活,要使劲摇;摇橹者不一会儿就会出汗,从早到晚,都是持续高强度劳作;若是新手出场,不过十分钟,手上还会磨出亮晶晶的水泡,炙热而辣痛。
人们之所以为这条小鱼而不辞辛劳,是因为面鱼带给人们诸多裨益。
在漫长的岁月里,莞渭一带的大小河流上,活跃着许多渔人推面鱼的矫健身影,横峰桥、温岭街、神童门等市集,处处回荡着卖面鱼的吆喝声。那时,推面鱼每天可赚5元左右。小小的面鱼,像一支支蜡烛点燃了水乡人家对生活的憧憬,照亮了足下前行的步伐。
面鱼的美味是令人垂涎的。这里的乡民,能将小小面鱼烹调成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面鱼煎炒、面鱼羹、面鱼香炸、“西湖银鱼”、清蒸面鱼等。我最喜欢母亲做的鸡蛋炒面鱼。母亲做这道菜时,动作麻利,这般那般,像一个弹琴者在灶台演奏:先将锅里水烧开,将洗净的面鱼放入水中汆过沥出;将鸡蛋加少许水、盐搅散;趁着锅热,放入猪油,然后倒入蛋液,炒至凝固;再将面鱼倒入,炒拌少顷,拌上葱花。一盆色香味俱佳的鸡蛋炒面鱼就出锅了!口感酥滑,鲜香无比。出锅后,母亲总是先舀一勺让我大快朵颐。
面鱼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药。懂的人会告诉你,它低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面鱼也居有一席之地:味甘无毒,可作羹食,宽中健胃,补肺清金,滋阴火,补虚劳。
鲜为人知的还有面鱼的灵性,它简直就是一个小精灵。面鱼冬季产卵,来年三四月初长成,六七月就是“青壮年”,十二月产籽“传宗接代”。产籽时,它要藏在最安全的地方,不为天上的鸟雀发现,不为水中的大鱼所食。结冰了,它会把籽产在冰下;产籽时,借着冰沿的锋利,将自己的肚皮磨碎产下;放完籽后,尽量浮得远一些,将自己暴露在天敌面前,以牺牲自己来换取下一代的安然无恙。因此,有经验的渔人知道,冬季冰冻日期多,来年面鱼必定是丰年。
而今,推面鱼的场景,在我的家乡已经看不到。那景,那鲜,那香,倒长住在我的记忆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