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三高三新”·黄岩⑥丨沙埠青瓷:在窑火中重生

2022-03-26 09:45:53  来源:台州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妮婷 周文雨 张笑川雨


“三百套的青瓷茶具跟办公杯,大概什么时候能做好?”“模具制作的话会快一些。”在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青瓷村,沙埠青瓷工作坊主人谢振威正与来访者谈着青瓷生意。

二楼的青瓷展览馆,是谢振威接待客人的地方。成百上千件青瓷制品在展览架上摆放着,青瓷碗、青瓷茶壶、青瓷香炉等瓷器,造型、纹饰各异。

确定了订单,工作坊的青瓷师傅彭军立即着手制作。拉胚、修胚、做花纹……失传800多年的沙埠青瓷制作技艺在他的手中重现,带有独特时代印记的宋代青瓷,在窑火中重生。

找寻——探宝青瓷,补充缺失的文化

黄岩区博物馆,以沙埠青瓷为主的30多件黄岩窑青瓷珍品在这里安家。

“看,这是净瓶,这是香炉,这些是原始青瓷。”在黄岩博物馆的青瓷展示区前,馆长罗永华如数家珍。在馆藏的青瓷文物中,不少青瓷都是经过他的手征集的。

“黄岩境内出土瓷器一直持续不断,但奇怪的是,史册上却未发现有黄岩窑的记载。”罗永华与青瓷的渊源颇深。在来到博物馆任职前,他已经研究青瓷文化10余年。“直到1956年,沙埠青瓷窑址群为省考古所专家发现。”

来到沙埠镇竹家岭窑址,入眼的是漫山遍野的碎瓷片。满目灰色中点缀着点点青绿。

在未到博物馆以前的节假日,罗永华时常带着一根竹签,一个塑料袋往建筑工地和古窑址跑。捡些瓷片,根据瓷片上的花纹、釉色等,去分析它产自什么年代。

怎么辨别年代?“多跑博物馆、多跑古玩市场,锻炼眼力!”罗永华说,多年经验积累下来,孰真孰假,有的东西他远远的一看便知。

在研究跟考古发掘都不多的当时,罗永华与一批有相同爱好的社会人士,共同研究沙埠青瓷,为史册上缺失的青瓷文化做了不少功课。

2015年7月,罗永华任黄岩博物馆馆长。第二年,首届“黄岩窑沙埠青瓷窑学术研讨会“在黄岩召开,故宫、北大、人大、浙大、省考古所、省博物馆等单位专家齐集黄岩,共同研讨沙埠窑青瓷历史与文化。

2020年,凝聚了罗永华及众多陶瓷艺术爱好者心血的《丹丘瓷韵——台州窑陶瓷简史》出版,为台州及黄岩史册上缺失的青瓷文化添上了迟来的一笔。

探索——拨开黄土,复现遗失的历史

沙埠窑址群主要包括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等7座晚唐、两宋时期古窑址。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竹家岭窑址。

在沙埠镇竹家岭窑址,漆红色长廊向上延伸,那是一号窑炉的保护棚。

“瓷器作坊区设置在山脚平地,窑炉沿山坡而建,造型像一条长龙,因此被称为龙窑。”窑炉两侧修葺起了石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年轻的90后姑娘汤妮拾级而上,为访客介绍起了这条历经黄土掩埋,于2019年才复现在人们眼前的龙窑——


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谢西营等6人来到沙埠镇,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一把手铲,一个畚箕。他们按照10*10米的探方逐步发掘,一次下挖5至10公分,每个地层都要记录……拂去层层黄土,一条长达72.32米的龙窑出现在考古人员眼前。

这是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其出土的青瓷能佐证沙埠窑址群是越窑和龙泉窑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地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一时间,沙埠窑名声大噪。当年,沙埠窑址群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为配合窑炉保护棚建设,意外发现在Y1的西侧有疑似窑炉窑壁的迹象。新发掘揭露出的一条龙窑,编号为Y2。”汤妮介绍。“在以往浙江地区瓷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年代不同的龙窑窑炉多集中于同一位置,采用不断修整、层层叠压的方式进行连续使用,而竹家岭龙窑窑炉出现了这类平行分布、早晚移位的方式,突破了以往的认识,对于今后的窑址考古工作也提供了新的经验。”

通过考古,被黄土掩埋的历史在眼前重现——

丰富的瓷土为烧制瓷器提供了优质原材料;低矮而平缓的山麓正是建造阶梯式龙窑的理想场所;茂密的林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燃料资源。

瓷匠人们在山脚将制作好的泥坯装入匣钵中,再通过12扇窑门将匣钵叠放入窑炉中烧制。

就这样,沙埠窑的炉火,在两宋时期,绵绵不息。

复兴——产业发展,青瓷走入千家万户

越来越多与沙埠青瓷相关的文献文章刊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激动人心。随着家乡沙埠窑和沙埠青瓷的走红,谢振威在倍感自豪的同时,也动起了做青瓷生意的念头。

四年前,谢振威开起了青瓷工作坊。“我们看好家乡青瓷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想把沙埠青瓷当成一个可以代代传的事业,重新恢复沙埠青瓷的荣光。”

四年间,磕磕绊绊。制窑技艺失传,谢振威往返龙泉,请教技艺;产品定位不准,他从罗永华处得来了制作青瓷香炉的点子。

如今,青瓷香炉已经成为黄岩区博物馆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此外,青瓷工作坊还仿制了其他青瓷珍宝,配上茶杯,做成茶具礼盒,也很受欢迎。

同时,他的青瓷工作坊集生产、展览、体验为一体。到了周末和寒暑假,来自台州各地的学生,经常将这里的小房子挤满。

谢振威就手把手指导学生们拉胚,瓷土在一双双小手中成型,茶杯、碟子、碗,各式各样的形状都有。

素烧8个小时,上好釉色,再复烧14个小时,最高温度达1200度。在经过火炼后,青瓷会显现出翠青、叶青泛黄、淡青诸色,魅力独特。

青瓷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沙埠镇也有着自己的规划。

“现在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已经获批,我们要在公园内建设博物馆、大师工作室、文创园区、研学基地、遗址公园等。”沙埠镇党委书记陈智迪说,“我们还将结合老街招商项目引进青瓷展示、销售、制作,对接国家级美术大师进行座谈,将沙埠青瓷作为一项产业打造,更好展现青瓷文化、青瓷工艺。今年10月,我们将举办沙埠青瓷宋韵文化月,宣传沙埠青瓷文化,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黄岩文化复兴战略

文化是引领发展最深层、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台州市六届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构筑新时代文化高地,争当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市域典范。擦亮城市的文化品牌是其中重要一环。


黄岩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建县历史的千年古县,人文底蕴深厚,咏橘文化、儒释道文化、宋韵文化、青瓷文化、书院文化、和合文化等源远流长。宋韵文化是黄岩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


黄岩区十四届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实施黄岩文化复兴战略,坚定不移把文化复兴作为内在动能,以擦亮宋韵黄岩品牌为重点,实施文化基因解码、文化空间拓展、文明实践浸润等工程,以人文之美助推精神共富,全力打造浙江宋韵文化展示区。


目前,黄岩区正通过国宝宋服厅建设、徐昌积宅改造提升、九峰书院改造提升、“宋服艺术中心”建设等项目,在全区串点成线,形成黄岩宋韵文化体系;串联翠屏山、孔庙、樊川书院、委羽山等历史文化节点,围绕黄岩南北文化轴对黄岩区文化复兴提出整体规划。

蹲点手记:传承文脉 擦亮文化名片


从沙埠窑址群到沙埠青瓷工作坊,从满山散布的破碎瓷片到展览区中精美的青瓷制品。重拾老手艺,再添新辉煌,黄岩的青瓷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在采访中,除了青瓷之美令人震撼,考古人员、青瓷制作师傅的面孔同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省考古所工作人员汤妮还是制瓷师傅彭军都是年轻的90后。

青年的文化自觉越来越高,传承发展历史文脉的队伍有着年轻化的趋势,是好事。年轻群体涌入文化传承的队伍,带来了更多的金点子,可以为城市文化带来更多的活力。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商业化越来越被行业重视。就青瓷文化而言,随着青瓷工作坊的开张,越来越多的沙埠青瓷制品走进了家庭、企业及寺庙等地,为进一步打响黄岩青瓷文化提供了助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无论是青瓷文化、书院文化还是咏橘文化等,都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商业载体将依托文化而生,城市文化名片将在传承与创新中越擦越亮。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黄岩区委宣传部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