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龙头村是温岭市箬横镇的一个村,濒临东海隘顽湾畔,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村中有一条古朴的市集小街,我的高中老师陈人斋就住在北街头。
陈人斋是土生土长的街龙头人,是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1992年退休后,把本村的文化教育发展挂在心上。两年前完成了《箬横中学志》、《高龙中学志》、《云浦陈氏文化》、《歌谣俚语新编》、《无悔人生》等书稿,又着手编写本村新书。这些文稿,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为本村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了“精神食粮”。
走进街北一座老宅,陈老师笑容可掬地迎上前来。年届九旬的他鹤发童颜,精神矍烁。陈老师指着门前的街道说,这是一条古街,虽短但有文化底蕴。村南的十八湾河和建于其上的云浦大桥、旗杆浃里四合院、望云书院的文昌阁、赵公元帅庙,还有若干古宅古驿站等古迹;一条古老的小街,南北走向,不长的街中排列着众多的老字号,如灵芝堂国药店、协丰祥南北货店、张裕隆酒坊等等;出中街不远的张家里是清代古建,前后三透(进),上间居中透,宽6米,长11米,其宽度很稀有。
最使他骄傲的是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个村从历史深处走来,一路陪伴它的是助学兴教的村风民俗。《太平县志》载,清同治年间,街龙头陈氏27世祖陈万清捐资兴办望云书院;光绪年间,书院为飓风重创,万清长子寿椿等族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又慷慨捐出了祖先望云公盈余的全部资产重建,并将50亩田地绑为校产。学生遍及温岭东南部。村内的陈云仙、陈子云、陈绍唐等都成了秀才;后来还有陈美祥等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
崇文育人,薪火相传。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恢复高考那年,村人陈永平率先考上了医科大学,那年中街彻夜通明的灯光似乎不曾熄灭,照耀着一茬接一茬的学子勤学苦练攀登书山高峰。自那以后,全村计有60余人考上各类院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就15人之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说到这里,我猛然想起,陈永平等村人不都是当年的陈老师的学生吗?我和这次同去的农机班同学都是当时温岭县"五.七"工农兵学校的学生。陈老师当年就是该校校长,后来任箬横中学校长,他在本村的学生就更多了。真是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先生:“写了这么多文字,您是怎么做到的?”
“我生长在这里,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让我当高龙剧团团长,高龙邮政所负责人,推选我为第一届高龙乡人大代表,后来当上了人民教师,我的进步成长,离不开乡亲们的关怀支持。对此,我永远铭记在心。现在为村里编写文化教育的相关材料,我义不容辞。”
拜访结束,陈老师送我们出来,遥望远处的大山"红岩壁",巍巍然横亘在温黄平原南端,苍翠而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