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知己是梅花

2022-01-25 09:24:3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张林忠

自从四年前与金农“邂逅”后,痴迷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拜之为隔代之师。

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诗、书、画、印、考古、鉴定样样精通,五十岁之后才开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

金农先生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有一件《寄人篱下》,颇能反映他的个性。一道半敞的篱笆透出几株梅,地上洒落着片片梅花,右边题了“寄人篱下”四个醒目的大字。画作尺幅虽小,却被分为篱笆院内和院外两个天地,元气淋漓,骨秀神清。这幅画作于他七十二岁时,这时金农客居扬州,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过的就是寄人篱下的生活。

有一次,峨眉山中精能院漏尊者给金农写来一封信,问讯他的近况,顺便问了梅花与鹤。金农为此画了一幅梅,图中题有自作诗文:“蜀僧书来日之昨,先问梅花后问鹤。野梅瘦鹤各平安,只有老夫病腰脚。腰脚不利尝闭门,闭门便是罗浮村。月夜画梅鹤在侧,鹤舞一回清人魂。画梅乞米寻常事,那得高流送米至。我竟长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

可以得见,写这首诗的时候,金农是何等穷困潦倒,他不停地画梅换米。那时候,扬州绘画市场销售开始走下坡路,金农时常为之苦恼,好在“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才使他度过风雨飘摇的晚年。

金农的内心有着悲凉的矛盾,表面上他追求文人雅士之清高,可内心深处又想得到重用,施展才华。他这种渴望,在博学鸿词科不仕之后戛然而止,之后只能面对现实,卖画“乞米”维持生活。他一边叹息世道之不公,一边又暗暗较真纵情于书画,借梅花的铁骨冰心激励自己与寄托情感。他内心所蕴含的清高之气,正是打动我的地方。

不过,我倒是愿意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寄人篱下》。每个人都是世间的过客,《寄人篱下》寓意的恰恰是“客”。人生如寄,世间是人短暂的栖所,人只是“过客”,来这个尘世“寄存”一下。高高的篱笆墙,那是人生种种束缚的象征,人面对这样的束缚,只有让心中的梅花永不凋零。

金农把梅花的形式美与诗情美推向了极致。我想,面对枝头梅花点点,金农的心应该是孤傲的,寂寞的,也是宁静的。金农终归是个现实的文人,仕与隐的两难抉择,同样困扰了他一生。他甚至在去世前一年,听到乾隆第三次南巡过扬州时,不知何意,不顾76岁高龄,专门向乾隆献上了诗表,但这次又让他失望了。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金农虽然已是风烛残年, 但他“愈老愈精神”,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显然,金农的梅花图也好,梅花诗也罢,都是画自己、写自己,折射出的正是他生命里的精神状态,老丑愈坚、不落俗尘!为了画梅花,和梅花朝夕相对,金农徙居扬州城南后,不但以每竿三十个铜钱的价格向山僧买来竹子栽于园中,还种过三十株老梅。

“二月之望,探梅邓尉,不觉留吴门旬日,遥睇烟波,弥增驰想。去秋舣舟相访,匆匆作文字书画,因缘未得快观所藏,至今耿耿耳。”这是某年三月二日,金农在旅舍写给朋友求是先生的信。为了看梅花,金农在二月十六日,专门打了“船的”,到著名的赏梅景点苏州邓尉。邓尉山在苏州市西南七十里的光福镇,因汉有邓尉隐于此,故名。山多梅树,《光福志》称汉代“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在江南的邓尉,每当冬末春初,梅花盛开,一片雪白,弥漫十里,望之如海,谓之“香雪海”。沪、苏一带,春节前后登山探梅,遂成为一种风气。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喜欢梅花,把梅花放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而金农爱梅花似乎更甚。在金农的梅花诗词和画中,无不透露出“冷艳”,梅花的孤清傲寒、冷艳高洁扑面而来。从一件梅花扇面的题跋中可以得知,金农表现梅花的冷艳是从绍兴二年处士吴融学到的,“涂粉为之,予亦仿作,冷香清艳,令观者有月地云阶之想也”。后来,他画梅的风格基本定型在“冷艳”二字上。在《冷香图》上,他题写道:“几树梅花破俗,冷香恰称清贫。旧家门径不改,莫道此中无人。”在《冷香清艳图》中,金农记录了乾隆元年(1736),他应举至京师,与同窗好友、翰林徐亮直,一起去刑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照宅观赵王孙墨梅小立轴的雅事,说其“冷香清艳,展视撩人”,而张照以对金农隶书的赞美“君善八分,遐陬外域,争购纷纷,极类建宁、光和笔法,曷不写五经”作为回赠。

还有一则故事颇为有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金农画了一幅红梅图,虬枝老干,疏影横斜,五六朵梅花各占枝头,一点点红透出无限的诗意,最后题了这样一段话:“客窗偶见绯梅半树,因用玉楼人口脂画之,彼姝晓妆,毋恼老奴窃其香奁,而损其一点红也,不觉失笑。”用美人口红画梅,对金农来说应该不止一次,他曾评价好友高翔所画的梅花“半开亸朵,用玉楼人口脂抹一点红”。

金农的有趣往往反映在他的题画之中,比如他经常用自度曲题画,说一些俏皮话,读起来生动有趣。

金农晚年日益困顿,随着“扬州八怪”中的李方膺、汪士慎,以及老友厉鹗、全祖望、马曰琯的相继去世,金农的心带着“昔年曾见”的淡淡忧伤,和扬州画坛一同冷落了,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九月,金农在寂寞中与世长辞,享年77岁。

编辑:泮非非 责任编辑:颜琪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