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和合文化 研究的新气象

2022-01-18 08:41:5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胡发贵

天台山和合文化 研究的新气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的主流,此时人们对“文明冲突”“生态危机”等世界性话题倍加关注。国内一些著名学者,自觉地开始从中华文明中寻找解决世界难题的思想资源,力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中国方案,做出中国的贡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合”思想,当时广受关切,如张岱年、汤一介、季羡林等先生,都有过研究。九十年代中后期,和合文化研究开始转向系统化研究与体系性建构,程思远先生等一批学者发起并实施了“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张立文先生则多年从事和合文化研究,出版了《和合学概论》,还创立了和合学。

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和学术文化氛围中启动的。天台山文化以“和合”而著称,其思想虽有特定的区域性,却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一种典型形态和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并折射出整个东亚文化的性格。敏感于时代思潮的一些优秀浙江学者(当然也包括各地的学者),充分利用天台山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一直在孜孜研究,且不乏相应的研究成果。作为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综合和提升,2017年初,“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重大课题,该课题由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领衔,由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团队具体承担。经过三年多的打磨,2020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终于面世。丛书共有5本,含编著、专著和合著三种类型,其中杨供法与王廷婷合著的《天台山和合文化当代价值研究》一书,是整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这次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力图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给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际上也取得了广受学界好评的上述多项成果。

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广博纵深。《天台山和合文化当代价值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引论”形式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者先从纵向维度对“和合”内涵的历史演变做了梳理,包括殷周时期的“五行和合”“阴阳和合”、春秋时期的“五教和合”、战国时期的“百家和合”、东汉以降的“三教和合”、近代以来的“中西和合”等多个阶段;又截取先秦时期的和合文化为研究样本,从横向维度概括了和合文化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和实生物”的本体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为贵”的价值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三教合一”的文明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等,由此说明,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本体论到社会理想等多个方面都给出了和合意义上的回答,初步构架了和合文化的思想体系,表明了和合文化的基本形成。同时,作者对和合神从“高媒”到“和合二圣”的历史演变也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以此为据,作者对和合文化做了别具一格的界定,认为和合文化是以和合思想为内核、以雍正敕封的“和合二圣”(寒山拾得)为符号的文化体系。

其次,恰当辨别梳理了天台山的文化定位,这在天台山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作者认为,天台山的文化定位与天台山文化的定位是两个不同却又相互支撑的定位。天台山在历史上长期居于浙东南文化高地,积淀了丰厚的天台山文化。天台山文化虽然是一种区域文化,却是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这不仅表现在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和合并存的文化生态上,也表现在这里形成了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核心的和合思想体系,还滋育了寒山、拾得“和合二圣”,天台山也因此成为“和合圣地”“中国和合之乡”。概言之,“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是天台山文化的定位,而“和合圣地”“中国和合之乡”更多的是指天台山的文化定位。这一定位区分,对于深入认识天台山和天台山文化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再次,较为透彻准确地阐释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作者以和合文化的思想体系为依据,结合台州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就,着力从台州在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司法实践和对外经济关系等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如股份合作制、民主恳谈会、和谐司法、和谐台州、跨国并购新模式,以及城市精神等维度加以研究分析,认为天台山和合文化是台州制度创新的文化动因,是台州人文精神“和气”的文化母体,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台州企业走向世界、创建“和合并购”模式等提供了智慧。本书以台州和合文化建设与实践为研究样本,从小处落笔,为读者呈现了超越样本意义的和合文化的多维价值。

最后,指出天台山和合文化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存在形态。中华和合文化在周易以及儒释道典籍中都有广泛的表现,据此学术界虽提出了“和合学”“大道和生学”等学科范畴,然而这些都是和合文化的理论表达;相比之下,天台山和合文化则既有和合文化的现实表达,如寒山、拾得之被雍正皇帝封为“和合二圣”;又有和合文化的理论表达,如天台宗佛学、天台山道学等。以如此丰厚的和合文化资源为底色的研究成果,《天台山和合文化当代价值研究》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区域文化价值研究的力作,也是一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文化思想体系和时代价值的范本。

愿君一读,当开卷有益。 

编辑:丁楚兰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