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面却如同钢针刺脸,每次吃饭如同渡劫……福建女子患上三叉神经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连一丝微笑都不敢露出。近日,被剧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她到台州市中心医院求医,仅仅一天之后,附骨之疽般折磨了她三年的剧痛烟消云散。
患病三年,生活比黄连还苦
三年前,56岁的福建肖女士发现自己脸部经常莫名疼痛,过一会儿又会自己恢复。后来肖女士到医院检查,得知患上的是三叉神经痛。
因为当时症状不是特别严重,还能忍受,肖女士就没太当回事,开了点止痛药就回去了。每次疼痛发作时,她就吃点止痛药控制。
刚开始,吃药效果还挺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药效果越来越差,疼痛越来越剧烈,发作也越来越频繁。期间,她去当地几家医院看过好几次,但医生都没有好办法。
半年前,她的疼痛症状明显加重。右边脸颊、上下颌这片区域已经到了无法触碰的程度,只要一碰,钢针扎般的剧痛瞬间到来,平时甚至连被风吹到都会出现剧痛。最难受的是吃饭,因为每次吃饭嘴一动,牵拉脸部,剧烈的疼痛就随之而来。但饭不能不吃,所以每次吃饭就如同一次劫难。
这样的生活,对肖女士来说简直比黄连还苦。
不想“劈脑壳”,她满怀期望跨省求助
实在受不了的肖女士多次到当地多家医院寻求帮助,医生给出了去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做开颅手术的建议。一听说要开颅,肖女士十分惶恐,踌躇许久之后,还是忍着剧痛回了家。
“不想‘劈脑壳’,再看看有没其他办法。”肖女士说。她一边苦熬剧痛,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
经过1个多月的寻找,肖女士驱车到台州市中心医院求医。
三叉神经痛,各种剧痛,让人痛不欲生
台州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专家、副主任医师蔡世宏介绍,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为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右侧发病多于左侧。
这种疾病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疼痛发作和停止都很突然。发作时,患者会出现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但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蔡世宏对肖女士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用肖女士自己的话说,简直就是痛不欲生。他随即为肖女士制定了治疗方案——进行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术。
蔡世宏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不少,比如射频消融手术、开颅的微血管减压术等。但目前大多数传统的治疗方法都无法确保对每位患者都有效,比如对甲患者有效的方法可能对乙患者没有效果,有些即便有效果,但效果也有好有差,有些患者治疗后出现患处感觉麻木等后遗症。
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是近年来医学界改良设计的一项微创治疗技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全程保持清醒,对治疗效果有直接体验,能够和医生一起评估和最大化治疗效果。
“有没有效果,效果怎么样,你在手术台上就能知道。”蔡世宏对肖女士说。
手术中,她和医生一起评估手术效果
为了帮助肖女士尽快解除痛苦,蔡世宏安排她第二天手术。
手术中,医生们在CT引导清醒镇痛下,精准定位肖女士患侧三叉神经节,通过球囊在颅内物理挤压半月神经节,达到消除疼痛的手术目的。
术中,肖女士一直保持清醒。医生们不断调整球囊的位置,肖女士及时反馈自己的感觉。经过不断调整,球囊最后被放置在肖女士感觉最舒适、疼痛消除最明显的位置。
“治疗到位,患者就会有明显的感觉,发现疼痛减轻,这就说明治疗成功。”蔡世宏说,相较传统的全麻下C臂机手术方式,这种治疗更精准,也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她终于能笑了
肖女士的手术非常顺利。已经许久不敢笑的肖女士脸上露出畅快的笑容,尽情释放内心的喜悦:“现在终于敢笑了,怎么笑都不会痛了!”
手术后,肖女士仅右边脸颊靠近嘴角的部位有一个针孔大的手术创口,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过几天,这个针孔就会完全消失,对肖女士的外貌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术后在医院过了一晚,肖女士就办理了出院手续,算起来在医院里待了不到48小时。“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3年的痛苦,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带着对医护人员的诚挚感谢和满心的喜悦,肖女士踏上回家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