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画家张扬,就职于温岭书画院,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知美画院理事、台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温岭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工作之余,他常出门采风,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再回到画室独自埋头创作。
绘画,需要走心。张扬说:“学美术以来,我偏向于更写实、更具象的创作表现方式。绘画作品既是外界的缩影,也是内心的投射,应当更好地去反映生活、表现内心。”
创作不止
素描与色彩,是每个绘画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中学时期的张扬,师从本地美术家袁振璜,怀着对绘画的热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基本功练习。一开始,他练习素描,对着作品临摹。反复研究线条、画面、构图等关系,是枯燥的,但也是必要的。
2000年,张扬考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主攻油画方向。“初识油画,便被油画写实的表现手法吸引了,相比于其他绘画门类,我更喜欢写实的东西,所以就选择了这一方向。”张扬表示。他之后创作的作品以油画为主,表现对象则以人物为主,同时也进行国画、版画等的创作。
“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兹的作品,我很喜欢。他的艺术在当代写实主义领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欣赏他的作品是一种学习。”张扬分享道,他常常在学习大师名作之中获得启发。
他创作时有个习惯,每次画完一部分之后,就会给自己的作品拍一张照片,利用中途休息时间,仔细琢磨其中的画面构图、光线处理、色调等,再去做适当调整,不断完善,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去年,张扬的油画作品《实战72小时》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黑白的废墟背景上,身穿橙色救援服的队员成为画面中跳跃的亮色,生动再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援现场。他表示,这幅大小为240cm×200cm的作品,断断续续画了两个多月才完成。
今年,他的油画作品《晨昏蒙影》在浙江展览馆展出。作品以温岭石塘海洋文化中的“网嫂”为表现对象。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画面中的背景本来是白天,后来改成了黄昏,云的走势也改了好几遍,本来有海鸥,后来去掉了。”张扬表示,创作这幅作品时,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取材略显仓促,起初构图过于居中,后期为了调整人物造型、布局、前景等,再三修改。
家乡的风土人情,成了张扬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国画《细雨归》、版画《耕海牧渔》等,都以温岭的海文化为题材,表现当地渔民勤劳质朴的形象。油画《三池窟大寨屋》则以省级文保单位大寨屋群为灵感,实地取景再加上后期的艺术加工,描绘了美丽乡村的风貌。
创作对于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接近理想画面的过程。近日,他正打算以温岭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俞明德为表现对象,创作一幅新的作品。
油画《实战72小时》
艺术无境
2019年到温岭书画院工作之前,张扬的两段工作经历都与艺术教学相关。
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泽国第三中学任教美术,其间回到母校深造,获教育硕士学位。2010年,他调到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任教,负责工艺美术、平面设计、建筑装饰等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教专业课程。
在中专任教的几年,也是张扬快速成长的几年。其间,他曾任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台州市工艺美术专业大组组长、台州市教育美协常务理事、台州市张扬工艺美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温岭市张扬技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获得台州市教学能手、温岭市青年英才奖、温岭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主编了出版教材《草编帽设计与制作》。
“在职业中专任教的九年,我当了两届班主任,接触了许多有志于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张扬说,刚入职时,艺术专业在学校刚刚重组起步,经过多年发展,后来成为省优势特色专业、省示范实训基地,三个年级的学生规模近千人。他也见证了当地工美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过程。
从三尺讲台到温岭书画院,角色转换之间,每天与艺术打交道的初心不变,他只是换了种方式回馈社会。
温岭书画院启用于2018年底,集书画展示、交流、研究、艺术教育等于一体,成为温岭的文化地标。“我们定期举办书画展览、艺术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当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创作、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他介绍,面向专业人员的创作人才培训班,也已经开办了三年,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
今年,温岭市青年美术创作联盟成立,来自各行各业搞国画、油画、版画等的青年人聚在一起,成了当地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与新鲜血液。作为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张扬觉得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重了,艺术道路漫长,唯有不断创作,才能无愧于心。
油画《晨昏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