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临海市杜桥小学,学生放学回家,校园很安静。
一个娇小的身影在校园内步履匆匆。那是校长陈群英,她刚从镇里开完会回来,一些工作任务得马上安排。“还没吃饭呀?”有老师打招呼。“马上就去。”陈群英脚步未停。
投身农村教育25年,陈群英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看到了乡村学校的变化、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这十年,我市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深化。
教育大投入,学校软硬件“杠杠”的
1997年,陈群英师范毕业,踏上了临海溪口乡的乡间小道,来到龙南小学(现已撤并),开启了她的教学生涯。这一教就是25年。
这25年里,她先后在龙南小学、下周小学、溪口中心校、杜桥实验小学、杜桥小学任教。如今,她已是杜桥小学校长。
说起十年的变化,陈群英感触最深的是——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最直观的变化是硬件设施的提升。“以前上课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教室里最先进的设备是投影仪。现在每个班级都装上大屏,用上教学一体机。”
教室也打破常规,变得多样化。“学校增加了很多创新教室,去年我们建立了临海市第一个版画教室。”
版画教室、编程教室、少先队室、金吕夏书画陈列厅……完善的设施配备为文化育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年前,陈群英还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那时候条件有限,“少先队室只有12平方米”,陈群英想方设法让大队活动充满仪式感。电化教室是当时学生论坛的活动场所,一块黑板、一个投影仪、一排排木桌椅,台上学生侃侃而谈,台下师生听得津津有味。
今年暑假,电化教室完成改造升级为阶梯教室,不仅设置了主席台,环境也更宽敞舒适。陈群英笑着说:“就像影剧院一样。”
如今,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学校有31个社团,不仅有科技类、语言类、艺术类,还有棋类、球类等。每年还有科技节、阅读节、体育节和艺术节。”
高质量专业培训,专家请进来老师走出去
陈群英当了22年班主任,目前还在教毕业班的国学课程。冲在教学一线,她说,教师需要经常充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参加培训是一个重要途径。
“十年前教师培训不少,但机会依然难得。”陈群英说,当时市里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名额有限,她们得走出去听课。
随着《台州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深入推进落实,我市构建全链条三级塔式培养体系,纵深推进高品质教育人才平台建设,创新设立“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推出“名师工作室顶天立地”行动,以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陈群英说:“现在每学期都有十几次培训学习机会,可以说只要想学,门道很多。”
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教师培训除了走出去,还把专家请进来。2020年,杜桥小学可容纳400多人的博瀚厅启用。学校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来到杜桥,不仅有学科专家来讲课,还有心理学、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专家。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市共实施教师培训5000多项,其中国家级培训2500多人,省级培训1.5万人。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参训人数从2011年的2万人提升到2021年的4万多人。
这十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755亿元
这十年,陈群英所在的杜桥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折射出全市学校办学条件的大幅改善。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1所、增加学位4.2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16所、增加学位近10万个,“入园难”“入学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北师大台州附中、台州市中心幼儿园、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2016-2021年,我市完成教育重大建设项目474个,基建投入243亿元,项目投入由2016年的21.1亿元增长到2021年75.7亿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十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755亿元,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1年的93亿元提升到233亿元。其中,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1年的小学350元、初中550元提升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
教育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撑。《台州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台州市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教育行动方案》《台州市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推进城乡一体、南北均衡,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异,全力为共同富裕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发展也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十年来,我市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各类省市级名骨干教师6000余名,占到教师总数的8.95%。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从2011年的2.3万人提升到2021年的3万人。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从2011年的0.77%、4.89%提升到2021年的2.52%、10.04%。
未来展望
由于城镇化建设,乡村的孩子涌向城镇,陈群英希望,杜桥三小、四小早点建成,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教育均衡从校园硬件、教师均衡开始。
优质教育也是民生工程。她也期待着每个学校的硬件设备都符合教学需求,学生近视率大幅度下降,培养积极向上、心善阳光、友爱同学、孝敬长辈、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