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符永菊在闹铃中醒来,她挣扎着睁开眼睛,起床、洗漱,多年来这一系列动作成了习惯,哪怕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符永菊和丈夫是黄岩人,从事冰块配送生意已经27年。这么多年来,他们的生物钟是从凌晨开始的,因为第一趟冰得赶在菜场开门前运到。
三伏里最热的中伏已到来,持续的高温,水产海鲜摊主的用冰量也大幅上升。送冰为生的符永菊夫妇,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1
60斤重的冰
她可以轻松搬运
7月27日早上6点,黄岩中心菜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不少人买好了海鲜、蔬菜,拎着大袋、小袋往家赶。
在菜场里逛了一圈,可以看到,水产摊位的鱼虾等冰海鲜下面,早早放上了碎冰。不仅如此,一些活鱼的盆里也加了一些冰,给水降温。
“天气热,海鲜得用冰块保鲜,不然容易坏。”老李卖水产已经30多年了,他说,一年四季都得用冰,但夏天天气热,碎冰用得更快、更多。一箱碎冰60斤,价格为15元,每天光用冰就得花上100多元。
水产摊位用冰很简单,送到的都是碎冰,直接拿勺子盛一点就行。
这些冰,都是运冰人一大早拉到摊位上来的。在黄岩中心菜市场,周边有三家卖冰的摊主,符永菊就是其中一家。
见到她时,符永菊已经工作了4个小时,衣服也是湿了又干。常年在户外工作,符永菊的皮肤晒得黝黑。
因为客户要用冰,她拎起两大袋装好的碎冰放到推车上,拉到菜场的地下停车库,找到客户的车后,放在后备厢里。“饭店的客户要用冰,过来买菜时对方顺便带回去。”
符永菊说,菜场3点开门,他们必须在开门前赶到。早上一出门,他们就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冷库,然后将冰块以最快的速度运回到黄岩中心菜市场,再搬到各个摊位上。每天,睁开眼睛,他们的工作日志上就添上了100来箱冰的任务。
从厂里搬上车,到了店里又搬下车,之后又得搬到摊位上。采访时,符永菊熟练地将一箱60斤重的冰搬到推车上。
“每天来回好几趟,力气就慢慢练出来了。”符永菊笑着说,卖冰,赚的就是力气钱、辛苦钱。
她记得,最初冷库卖的都是方形冰块,大约重三四十斤。后来,卖的是长方形冰块,一条重100斤,她根本搬不动,看到有熟人了就赶紧喊人帮忙,可总不能每次都找人帮忙,到后面100斤也搬得动。
2
7月到9月,是用冰高峰期
为了方便运送,符永菊夫妇还和人在菜市场里面合租了一个摊位,记者看到里面摆放着10余箱冰。
“以前都是冰条,运回来再碎冰。”符永菊说,碎冰的声音比较响,担心周边小区的住户睡眠受到影响,现在厂里统一碎好了,个别需要冰条的他们就再拿一些冰条。
符永菊从事这一行已经27年了,在她的记忆里,以前黄岩城区大部分菜市场的摊主,都要跑到这边购买冰。那时,店里一天可以卖两三百条冰。
“最早我们是用手拉车运冰,冰又滑溜溜,特别难搬运。”符永菊说,后来换了脚踏三轮车,感觉跟买了轿车一样高兴,因为搬运轻松多了。现在,几乎每个菜市场都有卖冰的,加上送冰的人员越来越多,市场蛋糕就那么大,一天店里只能卖个100来条冰。
最头疼的就是下雨天,一边担心冰会化掉,一边要扶稳车,两个人往往顾不上自己。
“7月到9月,用冰需求比较旺。”符永菊说,到了冬天,用冰的地方少了,生意就会冷清不少。
黄岩源冰冷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厂里一年四季都在出冰,目前一天工厂可以生产1000多条冰。除了菜市场、酒店外,还有一些塑料厂等也需要用冰,放车间里给工人降降温。
按一条冰100斤计算,厂里每天可以生产50多吨冰。“这几个月热,根本来不及生产,冰一被制作出来就拿走了。”该负责人说,干这一行,工人们都是日夜颠倒,一般凌晨2点左右,厂门口过来拿冰的客户就多了起来,到了早上8点左右,大家都早已回去送冰了,都挺辛苦的。
3
连家门口的公园都没时间去逛
早上7点半后,符永菊总算可以坐着歇口气了。等到中午12点,他们会回家休息两个小时再回来。
“下午关门前,一些摊主还需要用冰,将当天没有卖完的蔬菜、海鲜等用冰保鲜。”符永菊说,年轻时,他们都会在店里守着,现在年纪大了,中午不休息身体吃不消。
碎冰放泡沫箱里保存,那冰条如何保存呢?记者注意到,冰条都叠放一起,上面盖一层被子,就跟小时候推车卖棒冰一样。被子可以阻止外界热量的传递,还能阻隔冷空气的流失,让里面的温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下午菜场关门后,忙碌了一天的符永菊夫妇才得以下班回家,等到吃好饭、洗好衣服已是晚上八九点,这也意味着一晚上他们只能睡5个小时。
符永菊无奈地说,下班经常碰到邻居们去跳广场舞,可她连学的时间都没有。菜场全年营业,他们也就全年无休,连家门口的永宁公园都没时间去逛。
平时,夫妻俩的生活三点一线,家里、冷库、菜场,哪怕晚上抽空去看父母,也就坐个半小时聊会天就回家。
对于未来,符永菊计划,再干几年就退休。“等到孩子结婚了,我们也可以歇歇了。”符永菊笑着说,到时饭后就能去周边的公园逛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