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霞展示“三十柚三”系列产品
从名不见经传到小有名气,三门胡柚自引进种植到开拓市场走出台州用了三十多年。2018年,三门胡柚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原本每斤最多卖一元的胡柚身价连年增长,丰收季路边看不到摆摊的农户,不少果子还在枝头便已确定了“归宿”。小小一只柚子,为何能成为农户致富的“黄金果”?来看看“三十柚三”品牌创始人卢丹霞的故事。
》》创富
发掘农产品价值,树立品牌拓市场
应用社会学专业毕业的海归硕士研究生卢丹霞,回国后在椒江区综治服务中心工作,过着大部分人眼中的安稳生活。
2016年,卢丹霞到三门老公家见家长时与胡柚结缘。“我老公家里种了好些胡柚,尝过之后觉得味道很不错,带了一些回椒江送朋友,没想到有不少人要回购。”不经意间的举动,带来了一波“回头客”。
品质过关、口感极佳的三门胡柚,却因名声不显被“困”在三门。农户只能蹲在路边低价抛售胡柚,卖不出去的只能烂在地上。2018年,充分研究了胡柚市场前景的卢丹霞,决定辞职帮助三门胡柚打响品牌。她脱下高跟鞋,穿上运动鞋走到田间地头,跟着学了8个月的种植技术。
那年卢丹霞和老公、合伙人以及柚子林都是33岁,于是就有了“三十柚三”品牌。
创品牌易,立品牌难。如何让一直沉寂的胡柚走出台州,成了摆在这群年轻创客面前的首要难题。为了打响品牌,卢丹霞带着精品包装的柚子走进上海农博会。
“当时很多人跟我说,胡柚很难在农博会出头,别抱太大希望。”卢丹霞带着忐忑“出征”上海,没成想因为果型好、味道佳,名字和包装带有文艺气息和创业故事,开展20分钟400斤胡柚便销售一空。“真的是意外之喜,后面四天我们补了2吨的货,非常畅销,上海的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上海农博会“首战告捷”,卢丹霞趁热打铁,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柚子开始销往宁波、杭州、南京等城市,有故事的“三十柚三”走进了全国的水果市场。到了2021年,经卢丹霞手卖出的精品果及批发果销售额已高达1000万元。
》》带富
脱下麻袋换包装,三门胡柚出乡村
“三十柚三”打出名气后,以往11月开始采摘、陆续卖到来年5月的胡柚,销售时间缩短了一大半,卢丹霞家中的100多亩胡柚不够卖了。“自家供应量有限,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就想到帮着周边农户一起卖。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收柚子标准,只有品质达标的才会包装好发往全国各地。”
如今,农户只需在家安心照料果树,到了丰收季节,收水果的商贩便会早早登门定货。这在多年前,是村民想都没想过的。
“果子还没摘就被定走了。”章思暖是村里的胡柚种植大户,守着11亩胡柚林过了39年。“村里胡柚引进得早,但是发迹晚。早些年,我们都是扛着麻袋到路边卖,赚不到多少钱。现在不一样了,‘三十柚三’在外头有了名气,连带三门胡柚也成了名牌,价格也上去了。”
小规模带富还不够,卢丹霞又琢磨着促进胡柚产业化、集聚化发展。2022年,卢丹霞为双港村注册了“共富柚一村”品牌,整合村里原先各自为战的三个合作社,并成一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胡柚产业。
“现在胡柚的品质有人管,价格上得去,农户和消费者都能获利。”在原永丰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昌星看来,“共富柚一村”的成立,是三门胡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共富
三产联动促发展,拉动多村共致富
在三门县委统战部“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模式的引导下,“三十柚三”与双港村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农户们负责种植、采摘,卢丹霞负责包装、宣传、销售的良性合作方式。
胡柚鲜果销售成绩喜人,卢丹霞又想到开发胡柚的深加工以及文创产品,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引进先进种植理念后,农户会定期疏花疏果,但胡柚树大,光照不均匀也会结出品质欠佳的小果。”不符合销售规格的小果不能卖,闲不住的卢丹霞又带着团队,研发出单方柚子膏、柚子干片、柚子酒等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历经3年研发的柚子陈皮也到了关键阶段,预计年底就能上市。
上市后的胡柚相关产品,继承了鲜果喜人的销售业绩,经常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记者在“三十柚三”产品展示区采访时,每样产品都只剩下一件“压箱底”的样品。
有了前两次的成功经验,卢丹霞又把目光放在了胡柚旅游上。“我们打算把三门胡柚和旅游结合起来,创立‘三十柚三’文化产业基地,以双港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多个村庄,打造集采摘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卢丹霞说,目前,她已与周边8个村庄、企业签订了“柚一村”共富联盟合约,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