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大白”李桂霞

2022-06-20 11:17:23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颜敏丹

李桂霞在实验室。 (采访对象提供)

核酸检测的速度,就是阻击病毒的速度!疫情发生后,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PCR(基因扩增)实验室总是灯火通明。

今年4月,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员李桂霞,圆满完成支援嘉兴核酸检测基地任务,又投入到天台疫情的样本检测工作。她和其他支援一线的检验人员一样,在核酸检测岗位、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坚守。

灯火通明,只为一方平安

4月5日,我市派出了一支由30名检验人员组成的队伍,支援嘉兴核酸检测基地。队员来自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以及各大医院检验科PCR岗位的骨干精英。李桂霞是这支队伍的副队长。

第二天一早,检验队员们来到核酸检测基地,迅速熟悉环境并很快进入状态。

嘉兴核酸检测基地在桐乡,那时主要接收来自上海的核酸标本检测。核酸检测主要分三个区域,一区是试剂准备,二区负责标本制备,三区是扩增区,同时负责发报告。“实验室里分工十分明确,从样本加样、核酸提取到核酸扩增,检验人员基本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每个环节又需要相互配合。如果遇到标本异常的情况,三区会把回执单提交二区,找到相应的标本再次复核。”李桂霞说。

当时,标本大多数是傍晚或者晚上才送到,嘉兴核酸检测基地平均每天要完成10万管的标本检测,李桂霞和20名队员组成的台州一队,分配到的任务是日检测量2万管左右。“那段时间实验室灯火通明,加夜班已成常态,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12个小时以上,8个小时到10个小时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李桂霞回忆说。

幕后“大白”,默默奉献

在封闭的实验室,“战士”们穿着防护服,标本震荡、加样、提取、点样、上机……重复着一系列动作,个个配合默契。

这群“战士”们一直工作在幕后,这幕后的心酸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凌晨最困、最累,很多队员都已快睁不开眼睛,重复了上千次开盖加样动作的手臂也变得迟钝起来,但为了早一分钟出结果,我们只好相互鼓励,铆足了劲干。”李桂霞说,“从天黑到天亮,我们在封闭的实验室,面对着一管管可能带着病毒的检测管。完成检测任务的同时,还要克服心理障碍。”

高强度的工作,李桂霞和队员们虽脸上写满疲惫,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实验室,以战胜疫情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战疫决心和信心。

核酸提取需直接接触样本,是危险并关键的一环,检验队员们需要手工拧开每一管的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一名加样岗位的队员一晚上最多要加取20个样本余板,1800余管。有队员大拇指起了很大一个水泡,有队员手掌起了一大片疹子,作为副队长的李桂霞有时候看着心疼。

“标本外包装先喷含氯消毒液,倒样本的时候动作要轻,N95口罩松了要立刻更换,实验室紫外线消毒要大于30分钟,身体扛不住时及时出来补水、补能量……”在嘉兴检测基地,李桂霞经常“唠叨”。

围绕“快”“准”,早出报告

4月26日傍晚,李桂霞结束22天的支援嘉兴基地的检测工作回到台州。在家休息一天后,她又接到紧急任务。4月28日,她立刻拉起还没来得及收拾的行李箱,火速奔赴临海市核酸检测基地支援天台的检测工作。

当晚7点多到达临海,安顿好住宿,匆匆吃过盒饭后,李桂霞就和另外9名队员组成的一支援二组,进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PCR实验室。从整理标本开始,到加样、提取、上机、结果判读……每个人忙得像个旋转着的陀螺。从4月28日晚上9点多到4月29日早上8点多,根本停不下来。

其间,李桂霞和队员们陆续接收了4批样本共7000余管,马不停蹄地工作了11小时。有的队员实在太累了,就在等待样本的空隙,靠在墙上眯一会儿。他们全程不吃不喝,也不上卫生间,走出实验室时手指僵硬,腰都直不起来。

“我们这组主要负责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以及可疑样本的复核。有时候加急样本送的多,前一批样本还在扩增中未出结果,后一批样本又开始提取,后面还有大量样本在排队。整个团队围绕着‘快’‘准’,不断优化检测流程,早一点出检测报告,就能为疫情防控争取多一点时间。”李桂霞说。

编辑:泮非非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