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旭在展示可以上市的海鲈鱼。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者按: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残障朋友的生活格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当下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中,有些残障人士已然成为我们身边的财富“先行者”,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前行。他们中有的步履维艰,有的口齿不便,有的双耳失聪……但他们敢于直面现实的困境,敢于挑战命运的不公,跨越残障,百折不挠,勇敢叩开财富的大门,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台州日报民生版从今日起推出《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系列报道,以给更多残障朋友带来共富路上的新启迪、新思路。
乐清湾的海岸边,渔民杨济旭麻利地把刚从海里捞起的海鲈鱼放入鱼桶,称重后,一个个鱼桶就在社员叶文志、朱友正的帮助下,被搬上鱼贩的车子。这些鲜活的海鲈鱼在5月20日当天,被送往杭州的生鲜市场。
杨济旭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命运给了他一副行走不便的身躯,但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用20多年时间从养鱼门外汉,成长为海鲈鱼专业养殖大户,先后成立了温岭市乐洋海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及温岭市坞根旭盛家庭农场,并荣获台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年”创业能手等称号。
摸索新型养殖模式
5月的乐清湾暖风习习,平静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网箱,绵延数里,网箱的下面就是成群游动的海鲈鱼。
“乐清湾是全国潮差最大的海域,这对鲈鱼养殖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流急,鱼的运动量就大,每天锻炼的结果就是鱼的身体健壮,肉质也特别鲜嫩。”杨济旭说,这片20多公顷的海面上,大约有4800个网箱,其中他们合作社有3800多个,他个人有200多个,大家主要以养殖海鲈鱼为主,还有黑鲷、梭鱼、红鼓鱼等。
杨济旭的网箱位于乐清湾东门头港的核心区域,现如今的养殖规模还要源于20多年的转型选择。
2000年,23岁的杨济旭从义乌一家修车厂辞职,回到家乡温岭坞根跟着家人养了海鲈鱼。一开始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短缺,鱼苗成活率仅五六成,但杨济旭并未气馁,虚心向老渔民和温岭市渔业局的专家潜心学习养殖技术。
积累了一些培育和养殖经验后,他就开始尝试创新养殖技术。“原本老一辈人用的3×3米网箱,我改用了6×6米的大网箱,甚至还有6×12米的。”他说,这样鱼的游动空间大,产量也能快速提升,形成规模化养殖。
这一被叫做大口径海水网箱鲈鱼清洁养殖技术,后来成了浙江省新型养殖模式与技术的典型案例。同时,他探索海水网箱养殖鲈鱼应用配合饲料模式,也被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列为2019年浙江省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典型案例。
杨济旭的养殖经验,逐渐带动了周边村民加入鲈鱼养殖行列。“到目前共有十五六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大家平时互相讨论养殖技术,分享经验。”他说,整个合作社的海鲈鱼肉质总体上都比较好,品质很高。
积极开拓内销市场
掌握了养殖技术,却不意味着杨济旭的海鲈鱼养殖事业能够一帆风顺。
2004年的云娜台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温岭,杨济旭的海鲈鱼遭受过一次次重创。但在当地政府、银行和残联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杨济旭每次都重整旗鼓,积极组织社员开展自救。
最近的一道“坎”,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原本合作社的海鲈鱼基本都是出口,但疫情导致出口量大减。”他说,养殖的同时,他和社员们得去开拓内销市场。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杨济旭和社员们通过找到周边的鱼贩,让他们了解海鲈鱼的品质,同时也通过抖音和各平台直播,扩大知名度。积攒了一定口碑后,慢慢地有外地市场渠道的鱼贩就过来了。
“目前合作社的海鲈鱼定期销往杭州、山东、福建等地,生鲜和冰鲜产品都有,整个合作社一年的产值恢复到了1200多万元,基本可以把利奇马时的损失给补回来。”他说,相对于他们的年产量,接下来他们还要继续开拓国内市场。
面对着茫茫大海,除了海鲈鱼养殖,在杨济旭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大家都知道要去石塘看日出,事实上东门头港的日落也毫不逊色,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具体的建设规划,发展养殖场的休闲渔业。”他说,这将会有更多村民包括残疾人,从农旅结合中提高收入,让大家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