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潮偏盛,独此见涛头。临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中队长张增见以“三能”精神为引领,以“三能”目标为导向,扎根基层27年,厚植为民情怀,谱写了一曲警民和谐的赞歌。
张增见,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5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交警中队。历任临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洋中队副中队长,现任白水洋中队中队长,先后荣获临海市多城联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6次嘉奖;5次优秀公务员;1次临海市公安局十佳办案能手,2019年9月被台州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
》》》》 他是最年长的“一把手”
一年前,在临近知天命之年,张增见迎来了变动,从副股级升为正股级。工作场所,也从城区变为乡镇。不变的是,他仍然在基层中队长岗位上爬摸滚打,成为临海交警各中队中最年长的“一把手”。
面对辖区通车里程长、交通流量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管理任务繁重、警力奇缺等实际困难,张增见一声不吭,迎难而上,一头扎进辖区路面秩序管控、交通事故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宣传等领域默默地耕耘着,凭着真诚和实干,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不仅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也在辖区群众中得到了好口碑。
“这都是张队的功劳……”“不,这是镇里的功劳……”这一对话来自“白水洋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群”微信工作群。原来,不久前,辖区翠央村党支部书记王朝晖在群里反映村口路面和旁边农田有2.5米以上的落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张增见知晓后马上实地踏勘,确认情况属实后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反映。没过多久护栏就装上了,心存感念的王朝晖在群里感慨和点赞,张增见却表示应该感谢的是镇政府。
“老实人,他(张增见)做事踏踏实实、正正规规,来(白水洋)之后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很难得!”白水洋镇党委书记程卫国这样评价。
》》》》 他是“跨界”速成的多面手
从普通民警到基层中队长,从单一的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到需解决队伍管理、党建、事故“减量控大”、老年人一对一帮扶等复杂“综合题”的“千手观音”,张增见凭着踏实肯钻研,迅速“跨界”成为多面手。
而谈及在白水洋中队这一年多的工作感受时,张增见说:“压力最大的是压(遏制)事故。”
去年1月上任后,还没等张增见捋清思路,辖区接二连三的亡人事故让他懵了:因疫情影响消退,351国道车流量激增,特别是括苍镇箬溪村路口、小岭村至陈应新村路段、赤白线井头翁村至上游村路段交通事故频发,亡人事故接二连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辖区一小学附近发生了一起2名小学生驾乘二轮电动车双双殒命的恶性交通事故。
一定要将亡人事故高发的势头遏制住!张增见和同事们下了决心,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他们得出了结论:辖区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重点路口、路段夜间无路灯照明是引发亡人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施夜间路口、路段亮化工程迫在眉睫。张增见专门向白水洋镇、括苍镇的主要领导汇报,说明路口(段)安全设施缺陷的危害。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两个镇共拨付3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辖区道路的全程亮化和隐患整改。
随着资金的到位,上述重点路口(段)全部安上了中杆灯、爆闪灯;赤白线井头翁村至上游村2.5公里长的道路两侧全部安上了路灯,事故预防效果立竿见影——最近一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亡人事故。
之后,张增见又大力开展防事故“软件”建设——交通安全宣传。辖区农村老年人数量多,且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是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针对这一现状,张增见组织人员利用警车“大喇叭”在每天早、中、晚重点时段沿着351国道进行地毯式巡回交通安全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张增见和全队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辖区亡人事故环比下降了50%;今年1至4月,亡人事故同比下降了67%。
“这是硬碰硬的工作实绩,来之不易,值得表扬。”临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单永坚说。
》》》》 他是帮理不帮亲的“厚道人”
“厚道”是绝大多数人和张增见打过交道后留下的印象。不过,在许多亲友看来,“厚道人”有时候做起事来却有点“不厚道”。
了解张增见“底细”的人都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白水洋镇人,在当地有很多熟悉的亲朋好友。刚调任白水洋时,一些人觉得张增见是“一队之长”了,而且性格随和,遇事找其“通融通融”那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殊不知,大家都碰了“钉子”。
今年3月初,一位老人因驾驶电动三轮车未戴头盔在赤白线与黄沙大道交叉路口被交警何礼构拦下。当他按规定拟对老人作出处罚时,老人扯开喉咙喊道:“你们中队长是我亲侄子,让他来和我说话!”看到老人不愿配合执法,何礼构给张增见打了个电话,报了姓名与住址等信息后,张增见证实:老人确实是自己的嫡亲二叔。了解情况后,张增见立即赶到现场。
看到侄子来现场“救驾”了,二叔高兴异常,等着侄子替自己“出口气”,谁知张增见非但不帮他“说好话”,还当场拍板作出罚款20元的处罚,更让二叔气急的是:收缴罚款后,张增见仍然不放他走,一定要他将头盔戴好后才放行。“这个小畚箕(混蛋)一点情面也不给。”临走前,二叔愤愤不平地说。
对自家长辈如此,对好友也不迁就。5月5日深夜,一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给张增见打电话:说自己亲戚酒驾刚刚被查扣了,希望张增见能“行个方便”。
酒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岂能轻描淡写就“算了”?他在电话里对老同学科普了一番酒驾的危害,并阐明法律相关规定,经过反复解释,同学才勉强表示“理解”。最终,同学亲戚被处以拘留3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
在“得罪”了不少亲友的请托后,一些风言风语隔三差五地传到张增见家人的耳朵里,家人听了心里当然不是滋味。对此,张增见劝慰家人:“执法就要公正透明,我开了一次头,就会有下一次,再说,轻了亲友的(处罚),其他(没被照顾)的百姓怎么想?你们别有顾虑,时间久了大家都会理解的。”
果然,一年多来,许多人耳闻目睹张增见的做法确实没有亲疏有别,渐渐也从不理解、埋怨转为配合和支持。现在,许多人一提到张增见,纷纷说“蛮好、蛮公正的”。
执法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张增见出身农家,深知农民不易,因此,在不与法律法规有较大抵触的情况下,他都会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不搞一刀切。
众所周知,电动三轮车不能载人,但农村家庭经常是夫妻俩一同出行到田间劳作,一定不许载人意味着两人出行只能一人开一辆车,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与执法对抗。对此,张增见立足实际情况“抓大放小”,凡是夫妻驾、乘同一辆电动三轮车出行的,不作非法载人硬性处理,但前提是两人必须戴好安全头盔并遵守交通法规,这一人性化的执法举措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辖区驾乘电动车戴头盔率及其他守法率大大提高。
》》》》 他是每天满负荷运转的“不称职”家长
张增见有一双儿女,儿子读初一,女儿就读幼儿园。调任白水洋工作后,上班路程较远,有时遇到高峰还堵车,再加上三天一值班,孩子的接送成了大问题。
他的妻子是邵家渡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兼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每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面对现实的困难,想到丈夫繁忙的工作,一身疲惫的妻子还是毅然地承担起孩子的接送工作。因为做妻子的深知:认真工作的丈夫是有责任感的人,自己说什么也不能拖他的后腿。
不过,在情况允许下,张增见也会利用上班前夕这短暂的时间,送读初中的儿子到学校,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往单位上班,而读幼儿园的女儿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放学,夫妻两人没办法在儿子和女儿、单位之间三地跑,只能请妹妹帮忙代劳,这才解决了夫妻俩的燃眉之急。
“对妻子、对儿女,我深感愧疚!我希望等我退休后,能好好陪伴他们!”张增见深情地说。
二十七年来,张增见始终扎根基层,用真心、真情和智慧,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诚心诚意做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