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媚正在协助小朋友接种新冠疫苗。 记者章 浩摄
1月24日中午12点,离规定的开舱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张秀媚和丈夫马建平提早来到温岭市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舱临时接种点,开始为前来打疫苗的市民准备热茶。
这是夫妻俩在方舱志愿服务中,重复了300多天的动作。设在温岭体育馆的太平街道方舱接种点,是温岭市最大的新冠疫苗接种点,承担着该市重要的疫苗接种任务。
自2021年3月26日开舱以来,60多岁的张秀媚和丈夫就报名成了舱内的一对志愿“夫妻档”,一直做到现在,中间从没间断过,因此成了方舱内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
回顾这300多天的志愿服务,张秀媚差不多在所有志愿岗上干过,从等候区、预检区到登记区、接种区,再到留观区,“压力最大时,还是去年6月接种人数达到高峰的时段,最高时一天接种5000多人次。”
张秀媚说,那个时段,每天7点多钟开始工作,时长在十三四个小时以上,中间没有休息,“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包括维持等候区秩序、查看两码、核对留观时间等等。”
在众多接种市民中,老人是服务工作量比较大的群体。很多老人由于没有浙里办、支付宝APP,一进入方舱就会拿着手机找志愿者帮忙。“有段时间,我就在方舱进口服务,要帮他们下载好软件,还要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操作。有些老人一看人这么多,会觉得烦躁,我们要做好劝导。”张秀媚说。
第一针接种高峰过去后,中间稍有缓和,很快方舱就在9月份接到了给学生打疫苗的任务。“很多孩子看到针头马上大哭大闹,两三个人都抓不住。”在接种区,一些孩子就在张秀媚的耐心安抚下顺利完成接种。
相比于张秀媚的“流动”,丈夫马建平的服务工作要“稳定”得多。从方舱开舱至今,他一直驻扎在最后一道流程——核对留观时间。有些市民比较心急,打完就想走,但都被老马拦了回来。
因为老马的岗位在最后一关,夫妻俩几乎每天都是最后离开的人,“要等最后一位接种者离开,我们当天的志愿服务才算结束。”
眼下,已经临近春节,但张秀媚夫妻依然没有撤离的打算,“我们的身体还算硬朗,孩子们也很支持,如果春节期间也要开展接种工作,我们也一定会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