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药吃药,岂可儿戏

2022-12-05 15:00:37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陈飞鹏

连日来,全国各地因时因势,调整优化了部分防控措施。在这一背景下,公众对新冠病毒的防范意识也日益提高,有关药物的话题,更是备受关注。

上周,已有不少人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新冠吃药顺序图”。图中列有8种药物,包含西药、中成药等,均说明了对应症状,并标有服用序号。对此,有医生从专业角度指出了“不靠谱”之处:除了布洛芬、泰诺等常用药物,图上的大多数药品都没必要在家中预先准备,倘若患者真有发烧等症状,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近期,还有一张“新冠囤药清单”,也在社交平台上被大量转发。凡此种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面对防疫新形势的不确定心理。大家都期望疫情早日过去,但与病毒共存时,有人担心,将来感染几率或许大增,自己会不会被感染?重症率虽极低,会不会落到自个儿头上?恐慌虽非必要,却会在人群中蔓延、放大。一旦如此,就很有可能出现药品抢购甚至医疗挤兑现象。

家庭用药属于医学专业问题,盲目吃药、囤药容易适得其反。这是常识,也应是共识。

比如,所谓的“新冠吃药顺序图”,实则默认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前提:普通人得了病,可以自行判断该吃什么药、按什么顺序吃。这种思路不仅不适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与治疗,也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病症。因为,病情发展从来都不按套路“出牌”,诊疗原则可以统一,但诊疗细节尤其是药品选用不能统一。而且,用药讲究精准化、个性化是趋势,当然无法按照某个固定“顺序”来吃药。

又如,仅仅因为一些网络传言,就一哄而上去药店“囤货”。往小了说,是费钱费力;往大了说,甚至会影响那些本来就有正常用药需求的人,造成次生恐慌。眼下,多变的疫情形势,难免令人心生焦虑,但个人购药、吃药,还是要以具备权威性的医学专业指南为准。

钟南山院士曾说,“健康是需要投资的,预防大于治疗。”事实上,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防护措施,仍是当前防疫新形势下的重要选择。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按要求接种加强针等,则是减少重症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等免疫力弱的群体,更要积极响应接种号召。即便个人感染上了病毒,也切莫病急乱投医,遵循医学原则,寻求正规诊疗,才是最佳选择。

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以及防疫形势的变化,越要保持理性,不断优化措施,增加更多防疫确定性,尽力消除社会恐慌情绪。

政府层面,既要确保相关药品供应充足,为可能出现的医疗挤兑现象出台防范措施,也要做好科学用药、规范就医等方面的针对性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好医疗卫生热线,及时接受公众用药就医咨询。个人层面,始终做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并在心智上建立起对“假科普”的免疫力,避免被类似“新冠吃药顺序图”之类的网络信息所误导。

过去,抢购板蓝根、双黄连之类的闹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当前,无论疫情防控方式,还是看待疫情的社会心理,都处于关键关口。闯关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坎过关并坚定地走下去,携手拐过眼前这道弯,相信不久便将迎来曙光。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李洲洋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