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夜,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选择逛街消夏,伴随而来的是“夜食”“夜游”“夜购物”“夜展”等逐渐兴起,推动夜经济持续升温。比如临海灵湖景区最近就为了举办夜间创意集市,设了一元认租摊位,一经推出就一抢而空,日均客流量破万人。
夜间消费到底有多火?商务部相关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另据测算,预计今年夜经济的规模将达到42万亿元,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尤其在稳就业的大背景下,因夜经济而兴的地摊经济更是成为拉动自主就业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各地竞相出台支持夜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打造特色“夜间经济地标”和“夜间商圈”。
传统观念中的夜经济更多是吃饭经济、购物经济,但时至今日,各地夜经济消费业态推陈出新,消费场景不断丰富,从沉浸式演艺,到奇妙光影秀,再到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夜间博物馆,夜经济与民俗、旅游、文娱等充分融合,释放无限可能。如椒江葭沚老街沉浸式演绎台州海贸文化,黄岩屿头乡山野雅集将宋韵文化融入其中,三门横渡镇山海音乐节将倚山面海的生态禀赋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特别是夜晚这个时段别具人情味,不仅让人卸下一天的疲惫,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情感托寄。正因此,夜经济不是日间经济的简单延伸,而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把钥匙,为抚平现代人的精神焦虑提供了一剂良方。“烟火气、市井味、慢生活”应当是发展夜经济的出发点,体现一座城市的人情味。
所以,发展夜经济就要营造市民、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大活动期间的大场面“快闪”,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培育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营造城乡居民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场景。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夜经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特别是城市功能的长时间延伸,无疑会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硬件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软件水平。比如上海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建立夜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再比如国内外有些城市推出超级街区计划,让市民、游客参与城市街区互动和设计,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另一方面要接地气、聚人气,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在保障安全、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的同时,还应搭建更宽松、包容的市场平台,让商家放开拳脚、各显神通,让民众惬意安心、自在消费。比如临海灵湖的一元认租摊位,不仅为流动商贩提供接近零成本的稳定经营场所,变无序占道为有序集市,又在商家准入过程中严格把关,让游客逛得舒心、买得放心、收获开心。
事实上,夜经济已经演变为区域竞争的新角力场。夜经济的繁荣程度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换言之,哪里的夜经济发达,就意味着哪个城市更有生气,也更能赢得未来。经验证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后,文化氛围和商业环境是夜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比如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首位的重庆,将洪崖洞、南滨路、江北嘴等网红打卡点串联成全方位夜游场景,融入巴渝文化、美食文化、建筑文化,推出200多场融合消费促进、商旅文体元素的夜间特色主题活动,让重庆赢得不夜城美誉。
时下,放眼台州各地,经常可见燃爆全场的演出、逛不停的古风市集、推陈出新的商圈活动,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正在慢慢升腾。我们也期待着,夜经济在爆发出勃勃生机的同时,能够不断补位和丰富城市服务功能,让市民群众生活更美好,让台州这座城市充满活力、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