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扰民 法律帮你按下“静音键”

2022-06-13 15:38:0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王先富

疫情期间,家住广州市海珠区某小区302房的王先生一家不断在房间内听到古怪的吼叫,内容是“荒山野鬼”。受疫情影响,王先生的女儿居家线上学习,奇怪的叫声严重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经王先生了解,原来是102房的李先生为与对门邻居“斗气”故意播放的噪声。

经沟通未果,王先生于2022年4月13日向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交诉前《禁止令申请书》。海珠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全国第一份噪声污染诉前禁止令,禁止李先生通过播放“荒山野鬼”录音等方式制造噪声扰民。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非常美妙,比如清晨的虫鸣鸟叫,有的声音则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比如古怪吼叫、夜半歌声、电钻穿墙打洞声、播放“荒山野鬼”声音等噪声。

据相关统计,2020年,噪声扰民问题数量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高居第2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噪声污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2018年至2021年相关文书多达7701件。

宁静和谐的环境是人民群众心之所向。我们有理由相信, 法律将帮曾被噪声困扰的人们按下“静音键”。

首先,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规正在不断完善。 2022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在噪声污染纠纷中,除了诉前调解和案件审理,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申请人在诉讼前或诉讼中的申请,出具禁止令,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噪声污染。这意味着面对噪声污染,人们又多了一件可以举起的法律武器。

2022年6月5日,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适用范围更加全面、分类防控更加精准、政府责任更加明确,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群众在受到噪声侵害时,可以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举报,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次,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法治意识。邻里之间闹矛盾,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解决,用不正当手段“以毒攻毒”只会进一步加大矛盾。邻居不能选择,邻居之间相互理解和克制是长期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每人可能是噪声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噪声的受害者。人人有责才能有利于形成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和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上述案件中,王先生主动向法院递交诉前禁止令申请,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法治意识。

同时,要以法治力量共同守护公众“安静权”。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发布噪声污染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和规则补充的作用,通过新媒体、庭审直播、巡回审判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是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声音环境的安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对维权的群众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噪声的产生者产生提醒和警示效果。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丁楚兰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