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应深入基层

2022-05-16 09:12:5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范永亮

基层减负不是作秀喊口号,应深入基层、落在实处。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经过3年多时间,不少地方基层负担过重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现实当中,仍能听到不少关于基层负担越来越重的抱怨,例如对于存在负担的地方,要定时汇报“减负成绩单”;为了传达减负的精神,重复开、层层开相关会议。这些“为了减负而减负”的情形,依然让基层工作人员叫苦不迭。

基层为什么要减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工作写照,每日疲于应付也成为不少干部的常态。人非机器,长期的高负荷运转必然导致个人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工作自然也难“独善其身”。而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又直接事关群众百姓的切身利益。

基层减负困难重重,根本原因还是一些地方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祟。将汇报总结看得比实地考察重要,将开会传达看得比真正落实重要。习惯于居高临下走过场,只看材料描述,调研走马观花,把“责任书”当作“推责书”,将压实责任变为层层推卸责任,把本属于自身的工作任务悄无声息地转变为督查职能。

必要的材料是辅助领导决策的重要方式,必要的会议也是传达重要精神的一大渠道。但如果过了头,脱离实际的材料和鸡毛蒜皮的会议就会演变成无谓的负担。再精妙的汇报材料也不如躬身于田野的调研可信,再整齐的各类台账也不如查验实效的结果真实。基层减负应深入基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减负要减轻的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带来的负担,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来应对必然是行不通的,并且工作环境中的上下关系决定了一般性的倡导通知很可能收效甚微。在新闻报道里看到,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谈到开会,坦言自己也不愿成为众矢之的,不管大事小事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但上级经常会将此作为他们是否做好传达落实相关要求的唯一依据,故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不仅要给基层减负定好总基调,更要一步步指导监督政策落地,加快形成实操性强、推广性好的做法,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要特别注重政策漏洞的封堵,防止一些类似于“限制发文数量就增加单篇篇幅”的变相加压情况出现,还应考虑在保护基层干部信息的基础上,适度引入一些下对上的评价机制,促进建立更加科学的制度体系。

当然,基层减负要减轻的是无谓的、与群众百姓利益相左的负担,对于那些群众急难愁盼的工作“负担”,要越做越细、越压越实。就像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新冠疫情严重,广大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废寝忘食,这种“负担”是必须承受且应高效落实的。

编辑:泮非非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