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目进度不快?为什么城市管理还存在脏乱差?为什么隐患不能常态清零?”这是刚刚举行的“三比三看”督评会上,市长吴晓东发出的“三问”,切中肯綮、令人深省。答案在于行动,症结在于思想。二季度已过半,期中考近在前,时间紧、任务重,但仍然存在这三个问题,说明当下少数干部思想懈怠、状态疲软、行动迟缓,目标指标“欠账”较多,亟待来一次赛马比拼、争先创优。
因而,市里开展“三比三看”督评活动,搭舞台、摆擂台、设看台,比招引、开工、进度,看储备、入统、投资,就是引导全市上下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以项目论英雄,把项目成效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确定考核排名的首要标准。我们要深刻领会“三问”的现实意义,把握“三比三看”的现实逻辑,坚定信心、知重负重、主动作为,把抓项目当作应对不确定形势的最大确定性工作,坚持“促发展”和“保平安”两手抓,努力在“开门红”的基础上夺取“半年赢”。
答好“三问”,就要在“三比三看”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同一个形势,同一种际遇,在悲观者眼里总是困难,并无限放大;在乐观者看来总是机遇,并迎难而上。“三比三看”就是检验干部智勇谋能的试金石、干事创业的大舞台。面对高质量制造业项目储备不足、GDP增速放缓、除险保安、招大引强等各项难题,“躺平”躲事、安于现状之风当刹,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我们要以赶考者姿态走到“三比三看”舞台中央,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从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入手,抓住要害、选准切口,真正做到想干、真干、敢干、会干,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度冲刺,迅速打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新局面。
答好“三问”,就要在“三比三看”的擂台上比学赶超。擂台有排名,不进则退。居于后方者,不必气馁,鼓足信心、扬长补短、迎头赶上;走在前列者,不可放松警惕,拉高标杆、打开视野、超越自我。通过“三比三看”督评活动,我们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落不下”的使命感。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困难和挑战就像拦路险峰。项目攻坚,谁的效率最高?工业企稳回升,谁的举措最有力?系统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青年城市建设,谁的思路更宽阔?惠企纾困,谁的政策供给最具竞争力?除险保安,谁的力度最大?招大引强,谁的营商环境更优?……取经问道,见贤思齐,既要有横向定位,又要有纵向标杆,在“比”中找差距,在“学”上下功夫,在“赶”上出实招,在“超”上见谋略,加快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强大场能,把分散在各地、各条战线的先进经验变成共同财富,合力实现台州发展“弯道超车”。
答好“三问”,就要在“三比三看”的看台上检验成效。“三比三看”犹如一场拉练赛,“评时”出成绩,“平时”下功夫。从量变质变规律可以看出,一定量的累积必定促使质的改变。我们只有把“三比三看”贯穿平时,持续打基础、使长劲、抓根本,实现“量”的叠加,才能在督评时产生“质”的飞跃。反过来说,一步落后、步步被动,靠“临时抱佛脚”拿到好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如今开了好头,下个季度“三比三看”的重点已经明确,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制造业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把功夫下在平时,跳出周期谋项目、破难攻坚抓项目、抢抓“窗口”上项目,才能把握主动、更加从容,才能干出好成绩、推动经济发展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