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预付式消费“大坑”,监管要跟上

2022-05-12 09:03:31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程绍德

598元可办理两年健身卡、699元秒杀40个月健身卡……如此优惠价,你会心动吗?健身卡未到期、私教课还没上完,甚至有些会员办卡后都尚未开通使用,健身馆却关门停业,这让众多会员、员工措手不及。(5月9日《台州晚报》第4版)

古人云:“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商家搏击市场赖以生存的前提。然而,一些有违诚信的行为却时有发生。比如,从近年来各地有关部门受理的消费投诉举报案件来看,预付式消费纠纷数量一直都居高不下。而预付式消费投诉反映的问题集中在经营主体不合法、恶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服务、霸王条款、突然关门消失,导致消费者无法消费、退款,这些显然都与经营者不讲诚信有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居民的日常消费逐渐由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向提升生活品质转变,各类培训、健身、娱乐、医美、养生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快抢占市场,商家们纷纷推出“会员卡”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优惠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带来资金安全问题,少数不法商家让预付式消费成为一种新型诈骗的“大坑”。

报道中的周某,在2021年11月26日成为凯赛健身馆法定代表人后,就开始进行大量广告宣传,收取会员费,却拖欠半年房租和4个月水电费。很显然,他当初接手健身馆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以健身馆为幌子骗取会员费。如此做法,凸显的是商家诚信意识的缺失,但同时也暴露出有关部门在监管上的缺位。毕竟,在无良商家面前,消费者是弱者,他们需要一个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这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作为。

据悉,国内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借鉴并探索相关监管制度。譬如,上海规定美容店须向美容行业协会交保证金,消费者一旦与店家发生消费储值卡纠纷,就可凭消保委的调解书或仲裁机构、司法部门的裁决书,从保证金中申请退赔;也有的地方启用信用管理,把有欺诈行为的商家列入“黑名单”,严重的将永久无法从事同类行业。这些监管做法无疑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