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上万斤贝壳类小海鲜滞销 大家快来帮帮忙》,报道了温岭松门镇苍山门塘缢蛏、花蛤等小海鲜因疫情原因滞销,牵动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心。第二天上午,记者早早来到养殖塘,只见一筐筐肥美的缢蛏从塘里被提上岸,志愿者们分工合作装箱打包。在本报、当地党委政府、志愿者、银行等多方努力下,仅一天时间,养殖户就接到2000多斤缢蛏订单。(4月19日《台州晚报》第3版)
面对贝壳类小海鲜滞销难题,报社、当地党委政府、志愿者、银行等多方“该出手时快出手”,在拓展销售渠道上精准施策,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而且为助力农业增收探索了新路径。
农产品“卖难”,是横亘在现代农业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于农户来讲,最忧心的是辛辛苦苦种养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既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种养积极性,也制约着农业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农产品进城的主要助手。近几年来,台州不断加快供销社体系建设,构建了全覆盖、全周期的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要面对农业发展新趋势、农民增收新期盼,围绕构建“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种养、订单化生产的服务体系,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为农惠农服务主力军。
进入“互联网+“时代,发展农村电商是破解农产品“卖难”的不二法宝。一方面要学习技能,在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教会农户掌握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做到既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又通过熟知农产品市场趋势和销售行情进行科学研判,适时调整产销策略。同时,要积极构建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门店以及直供配送体系,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要学会“吆喝”,运用微信、抖音、带货直播等手段,全方位、多领域宣传有特色、有内涵的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和覆盖面,打开农产品的销售之路。
破解农产品“卖难”,从深层次看,还应构建农产品冷链体系,实现现代农业链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既要加快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强化现代化一体化物流体系建设,从政策研发、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助力,全面推动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办法总比困难多,思路一变天地宽。在破解农产品“卖难”方面,台州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只要把惠农服务落到“最后一米”,软硬兼施,内外兼修,就能构建起稳固长效的产销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无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