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副标准的国字脸,身材修长,剑眉浩目,声如洪钟。来自云南的藏族汉子秦旺仁增,伟岸而帅气,无疑令大多江南女子倾心,他的妻子王超颖有眼光!然而,更让我们心折的是,他有一颗纯粹的真心,待人处世不弯绕,宽容仁厚、豁达开朗。
作为一个“嫁”到台州的康巴汉子,秦旺仁增身上绽放的众多优质品质,就是一枚枚日常的镜子,可以映照出我们N个“短”来。
从他雄伟的体格、坚毅的五官,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活得单纯,豪放洒脱的秉性。到台州十六七年,山海神秀的江南人居环境,的确让他黝黑的脸庞,变得白净,他的身材,也变胖了一些,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黑瘦。但他那颗打上民族烙印的初心,仍然不变。这一点,从他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可见一斑。
作为女友的男友,妻子的丈夫,秦旺仁增用跨越三千公里的一次奔袭,从此不回头,把根扎在台州。这凸显了一个人对爱情的忠贞,在物质的现代社会,堪称壮举。而对秦旺仁增而言,这是自然而然的,他相信一见钟情,相信可以从爱情和婚姻中汲取一生的幸福。就像一棵树,看到一片沃土,就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哪怕距离再远,也决意移栽,从此迎来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他的人生抉择,给人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一旦认准目标,便不必想太多,不必瞻前顾后,先把脚步迈出去再说。人生苦短,要做到不留遗憾,就得抓住“主要矛盾”——自己另一半是重要的,其余枝枝蔓蔓何足挂齿!
作为儿子、女婿和晚辈,秦旺仁增可谓孝老爱亲的典范,这缘于藏人长幼有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他孝奉老人,是发自内心,来自骨子里的。你看,他自己组建了小家庭,还比妻子都主动,将岳父母接过来同吃同住,平日里嘘寒问暖,从物质到精神,尽心赡养,老人乐不可支,认干儿子,不认女儿。反观我们本土人士,孝老敬老,常常“口惠而实不至”,不少年轻人,对老人嫌这嫌那,以生活习惯不一为由,而不愿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以致老人变“空巢”,难免生活孤独,甚至晚景凄凉。相形之下,在秦旺仁增眼里,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遇到磕磕碰碰的琐事,他都会充当代际的黏合剂,将生活的分歧处理得天衣无缝,而且,多半是以老人为中心考虑问题。这在当今和今后老龄化社会,无疑是现实需要的稀缺品格。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分子,秦旺仁增在平和的性格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念。初来乍到台州,面对准丈母娘的“拷问”,他坦然面对,直抒实情,自己除了开车、放牛,啥也不会。但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丰衣足食,养家糊口的理念,早已从“七彩云南”带到东海之滨。他不可能“躺平”,只有以真正男子汉的气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台州民营经济发达的创业热土,就是他驾车驰骋的通衢大道,就是他放牧牛羊的广袤草原。不会就学,不懂就学,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秦旺仁增不懈追寻,爬摸滚打,终于在并不熟悉的医疗实验室耗材生产领域,辟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地。这番创业历程,契合台州人敢闯敢冒的精神气质,秦旺仁增融入这片创业乐土,是势所必然的。为此,他还学会了在外地人听来佶屈聱牙的黄岩方言,这也需要悟性和意志的。是一种藏人特有的血性,使得他在陌生之地,成家立业,赢取了一种隐藏在平静中的尊严。
作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秦旺仁增有着颠扑不破的诚信交易准则和义利观。他一开始办企业,为谋生,久而久之,是做事业,而不唯牟利。市场交易,互惠互利,前提是诚信。他做生意,有着他所在民族“不相歁”的秉性,这源于信仰。因此,他讲求市场规则,赚取与产品价值相适的利润就够,而不妄图暴利;与合作方也讲清利润,不藏着掖着。这在一般人看来有点“傻”,但唯如此才使他的企业稳打稳扎,长久立足市场。他创业有成,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特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业路上的坎坷,就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中被抹平。“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是台州民营企业家共同的价值观,身为藏人的秦旺仁增与生俱来的“生态循环”“利己先利他”观念,与前者不谋而合。他善待员工,员工也视企业为家,企业有困难时主动帮忙,老员工也很少离职。这表明,秦旺仁增是在用人格凝心聚力,他的管理没有太多繁文缛节,却直切人心。
作为民族团结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秦旺仁增凭一颗真心和善心做事。石榴籽抱成一团,并不容易,但他愣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出色。这是因为他传承了父亲助人为乐的品质,也缘于对外来少数民族同胞困境的感同身受。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为别人“输血”也好,“造血”也罢,他都视作自己的“充电”方式,以此保持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一种独立高标的心灵纯净。这种境界,无价,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