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专柜买的品牌鞋会是假货?黄岩的陈先生看着手里这双“Onitsuka Tiger”的鞋子,做工粗糙,品质不像正品,便向黄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1月22日《台州晚报》第3版)
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不仅破坏交易公平和诚实信用,妨害企业竞争力和创新积极性,还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从国家到地方各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打假行动。然而,各种假冒伪劣食品、服装、药品、建材、卷烟等商品就仿佛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原上草”,总是“烧不尽”,每次行动总是有所“斩获”。
很显然,出现这种尴尬现象,首先是法律法规及监管体制还存在漏洞,导致违法成本太低。比如,违法分子花几十元甚至几元钱的成本就可以制造出的一瓶假酒,可以卖到几百元钱,巨额暴利驱使他们铤而走险。而目前针对制假售假行为,无论在查处还是处罚方面,力度显然都过于宽松,无法打消制假售假者的侥幸心理。另外,消费者拒假防假意识不够也是造成假货猖獗的一个原因,这在农村表现更为突出。
所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仅靠一年几次的专项检查行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必须构建社会群防群治体系才行。即在将行政、司法、刑事三大手段综合运用起来的同时,还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一方面,要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把产品质量关,树立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假能力,增强拒假勇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另外,各地方政府要搞好绩效考核,落实地方打击侵权假冒的主体责任。同时,还要整合宣传资源,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常态化、形式多样化,通过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者,让假货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