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科学路径。今天起,我们推出专栏《“千万工程”巡礼》,全面展示“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我市各地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今天我们要关注和是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十几年前,后岸村曾是有名的采石村,而今,通过乡村环境整治,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岸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美丽蜕变。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后岸村迎来了旅游旺季。石板路上、凉亭里、溪水旁,到处都是游客的身影。
上海游客:空气挺好,地方也看着很干净。
游客:古朴幽静,挺平淡的那种慢生活。
后岸村位于天台街头镇,始丰溪从村前蜿蜒而过,流水潺潺,三面青山环抱,绿意盎然。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后岸大力发展农家乐,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民宿村”。
然而,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依托当地丰富的石矿资源,后岸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石板生意。采石矿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却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少村民患上了石肺病。
2008年,村里痛定思痛,关停了所有的石板矿,村民们失去了收入来源。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文云:前面几年我们也在考察,我们找不到目标。我就把村民送到外面去打工。
以“千万工程”为契机,后岸村实施了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和全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0年,村两委干部大胆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思路。大家心里都没底,于是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到磐安、丽水等地考察学习。为了帮助村民们踏出第一步,村里积极帮助村民筹措资金,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之后,村里的农家乐越开越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村里注册了浙江天台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内部管理。如今,后岸村共有农家乐82家,床位2200张,全村80%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2022年,村人均年收入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560万元。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文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我们后岸人告别这种以命换钱,现在是坐在家门口赚钱,那个时候开石矿的苦,现在办农家乐的乐,让我们后岸人感觉到两个差别比较大。
十几年间,后岸村实现了从“石头村”到“民宿村”的美丽蝶变。但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何走好下一个十年,又成了摆在后岸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驻村干部 褚江鹏:今年也是大力地推广我们这个后岸村体育+旅游的发展,从原来的一个卖自然风景到现在我们自己通过体育来发展旅游经济。
前不久,第五届台州市广场舞暨第三届群众舞蹈大赛在后岸村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3支队伍,百余名舞蹈爱好者参加比赛。
村民陈海军既是村里的农家乐老板,也是村里的体育委员。他告诉记者,村里的这个多功能体育馆,每年能承接各类赛事二三十次,让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齐聚后岸,仅这一块,就能为后岸村带来150万元到200万元的经济收入。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体育委员 陈海军:我们最多的(一次比赛)就有1000多人在我们后岸村吃住,有的比赛就要四到五天,我们一般是控制在一个月两次左右这样一个大型活动。
通过开拓体育赛事这片“蓝海”,让后岸村旅游淡季也不再发愁客源。如今,村里又有了新的思路,计划修建一个更高规格的体育馆,对接更多新的体育赛事,将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当中。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文云:我今年想把它做好,把体育馆重新建,以“体育+”来成为我们后岸的拳头产品。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办赛事”,后岸村摸索出了以“千万工程”扮靓“乡村旅游底色”的发展模式,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未来,后岸村还将不断迭代升级,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天台县街头镇党委副书记 王昌印:下阶段,后岸村将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未来乡村。积极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以文化谋创新、以场景显特色、以产业促共富打造农文旅体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