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前行的动力——张广星《一方集》序言

2024-09-10 10:38:3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赵宗彪

张广星兄是天分很高的人。1980年,年仅十六岁的他即以高分考进了大名鼎鼎的杭州大学中文系,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当年的高考录取率是8.4%,难度远高于现在。四年杭大的书海遨游、城市的各种见识增长,让他对前景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渴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984年夏,二十岁的张广星得到的分配答案,却是一盆从天而降的冰水:回老家黄岩。而他同班的其他绝大部分同学,不是分到中直机关,就是省直部门。原因不是他的成绩与表现不好,而是台州地委领导直接向省里书面要求:台州本地人才太少,外来的支持很难,我们这里考出去的人,必须回来建设家乡。这个要求当然非常合理。但对于志存高远的张广星,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从黄岩坐长途汽车到杭州,即使顺风顺水,至少也要十个小时。

我估计,当年张广星从杭州回台州地区黄岩县的心情,同一千两百多年前从唐都长安贬谪到台州任司户参军的郑广文相差不多。

面对逆境时的选择,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真正的强者,是接受挫败和焦虑,咽下泪水,并继续前行。张广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彷徨之后,下定决心,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张广星一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面积极参加当地的文学社团,继续圆心中的文学梦,手中的笔一直没有放下。同时没有放下的,是从杭州带到台州的沉重自卑。

自卑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人类情感,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童年少年比较明显。自卑是个体不断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人的所有努力,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这也是“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根源。人类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对自卑的不断超越所致。

人的对比,都是自己的同类。

张广星对比的对象,当然首先是自己的大学同学。所有人的心灵成长,都是孤立无援的奋斗史。广星的自卑催生了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他不但在新闻业务上逐步取得成就,而且通过自己的笔耕,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为当地的文化发展作出贡献。随着这些业绩的一点点积累和增加,他的自卑也被几乎每年都会光临的台风卷残云一样,一一吹净了。人的独立,无非是明白一个道理,能够帮助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广星兄已经出版的作品集有《西江集》《北窗集》《绿野居日子》《东山是公园》《南书房时光》《一个电视人的行记》。这些作品,我大部分都看过。这些著作,不但增加了他生命的厚度,也是当代文学森林的一片美丽绿荫,于地方文化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胜景。

我和广星兄认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个非常真诚的、没有城府的人,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他秀于内,拙于外,讷于言,敏于行。在人多的场合,并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回想起来,同他在各种公私场合的见面次数很多,相互交谈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之所以能够交浅而情深,并引以为文学同道,都是通过对他作品的阅读所致。真正的写作者,都是真性情之人。是否坦诚相见,有无真情实感,读过作品即心知肚明,也是我区分文章高下的重要标准。广星兄的作品,不管是访古忆旧,品书评画,还是记家人亲友,叙文坛逸事,无不感情真挚,呕心沥血。因为真实,都让人读过难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的逐步增加,在平均文凭最高的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里,喜欢写作的高手很多,有文学梦想的人也很多,但是,在职期间愿意写作者却很少。大部分公职人员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广星兄几十年一直坚持写作,而且从不用化名,确实是内心真正强大的表现。

人有三命,一是自然肉体的生命,二是社会赋予角色的性命,三是自己赋予的使命。广星身体康健,精神健旺,红光满面,是生命的佼佼者。性命上,社会赋予广星的新闻人角色,也做得风生水起,作品获奖无数。而广星赋予自己的文学使命,更是成绩斐然,我估计他的大学同学,大部分人不会具有。写作需要不断地自我内省,广星也正是在自觉不断的写作中,完全走出了当年毕业时的自卑,树立起了对自己的自信,实现了自我价值。恰如一棵树自身价值的高低,在于它自己的生长状况,并不取决于它生长的地方。

前年年底,我供职的台州日报社与广星供职的台州电视台合并,更名为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我们也从同行变成了同事。见面的机会多了,但交谈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多少。托了微信发达的福,倒常常从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他更多的文章,依然是那么有闻必录,有感必记,觉得亲切与温情。

我和广星的职业都是新闻工作者,如果放在古代,就是史官。春秋时期齐国秉笔直书的太史简、汉代史圣司马迁,都是祖师爷。广星兄的新闻从业史比我长,业绩比我优秀,比我更勤奋,做得也比我好,所以对广星兄,我确实是心存钦佩。这次他的新书《一方集》出版,命我作序,我是欣然应命,不敢推辞,并且借机将全书提前通览了一遍。

这本《一方集》,是张广星近年记人散文的一个合集。相比于以前的几本散文集,这本内容更集中。于他个人而言,这是他友谊和生活的记录,于读者而言,则是文化人物的一组群像,因为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不但真实可信,读起来也特别亲切。除了小部分写家里亲人和老师,大部分篇幅都是文学艺术界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四十年来台州,特别是黄岩的文化界点将录。这些内容,均非道听途说,而是亲历者所记述,自然弥足珍贵。历史上的黄岩是台州的文化名邑,入正史的人物数量,为台州府城临海之后的第二位。记录台州历史人物资料最丰富的《台学统》,作者也是黄岩人王棻。近代以来,更是人物辈出,灿若星汉。当地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就是仰赖于广星兄这样有心人的努力。随着一些文化老人的慢慢远去,随着时光的不断推移,《一方集》的历史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近四十年来,广星兄作为新闻人,写了许多新闻作品,还有不少获得各级的奖励,再过几十年,这些作品,十有八九都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这本《一方集》,肯定还会被人们所提起、所引用。就像广星兄六百多年前的同乡陶宗仪一样,他在朝廷上带领学生朗诵皇帝《大诰》的盛典,我们早就忘了,而他记录当时人和事的《南村辍耕录》,却时常被我们提起和引用。

这本《一方集》,值得收藏。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余彩虹 审核:颜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