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的冬天

2023-12-18 16:47:2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欢 山 /文 王楷焱 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它的到来意味着沉寂和冷清。这时候,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鸟儿要飞去温暖的地方。相对其他季节而言,赞美描写冬天的散文不多,然而总有一些名家不吝笔墨,倾情书写,留下了不少精品力作。时至今日,读来仍觉冬味浓烈,冬韵无限。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写道,“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郁达夫赏玩这些原风景,认为“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还发出感叹:“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的很么?”看来,郁达夫把最美的秋给了古都,在综合比较北国、闽粤后,却把最美的冬给了故乡。

江南冬景最大特色是明朗。而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看来,则是响晴。他认为最妙是下点小雪,“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同时,他特别赞赏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于老舍而言,这异乡的冬景是一幅“水墨画”或是“唐代的名手画”。这篇《济南的冬天》也成了教科书级的经典。

寒冬虽不便,人们还是想方设法找乐。这些活动被他们写得妙趣横生,各有特色。郁达夫喜欢在冬日散步。汪曾祺则怀念儿时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等游戏。《冬天》一文,他详描了其中的下“逍遥”,“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末了,他不忘调侃一番,自问: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逍遥”?汪氏幽默风格一展无遗。与梁实秋把摇煤球当作一件有趣的事相比,沈从文《昆明东景》记叙南国冬天里看松鼠、打野狗等种种逸事,蕴含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百态。他认为“‘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如此总结,既直白又深邃,无论何时都不嫌晚。

除了诸上活动,取暖的方式还有回忆。朱自清《冬天》写了小羊锅白煮豆腐、那年月夜游西湖、在台州过冬三件事。可是一转眼,一起吃豆腐的父亲及三个兄弟分散各地,同在西湖坐小划子的P君没有了消息,跟随自己来教书的妻死了快四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寥寥文字,朴素真挚,使人读后情感一时难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季亦可美食。朱自清想念吃豆腐。汪曾祺把“乌青菜与蟹肉同煮,滋味无比”“豆腐冻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此外,他还写了舂粉子,“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粉、做年烧饼、搓圆子”。这样平常的食材,都被写得有声有色,真是妥妥的吃货一枚。

冬天来临,节日增多。尤其是冬至、腊八、春节,这些散文名家为此留下点睛之作,让后人品味到浓浓的中国风。冰心在《腊八粥》一文中,将腊八粥与母亲、周总理等联系在一起,意义深远。为了纪念,她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梁实秋《过年》写了灯笼、年菜、放风筝、买旧书等,还写“初一,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这些显得京味十足。而把过年习俗写得详细殆尽的,非丰子恺《过年》莫属。从阴历十二月十五日到正月二十日,他一步不漏地记录过年整个过程,彰显了一个传统文人的坚守,也将过冬的热闹推向高潮。

不管是余光中在南半球度冬,心里想的是台北,还是林清玄在莺歌山过冬,却“不必怀念北国的雪”。实际上,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差别的只是心情。

不由得,记起梁实秋《北平的冬天》末段——“冬天实在是很可怕。诗人说:‘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么?’”

这是句老话,更是一句新话。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