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烧——读铁凝散文

2023-11-29 20:39:22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欢 山

欢 山 /文

“散文其实就是条河”“在我想象的这条河里自然也就没了规矩”“散文既是一条没有规矩的河,河里自然也就有了那个自觉的规矩”……铁凝此番见解,为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注入了更深内涵。

早前,曾被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打动。近来,又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且读”书系之铁凝散文精读,深觉她的散文有着“独具的韵致和异常的气质”。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身兼全国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写作时间会比较少,铁凝说写作是她的本行,通过写作才能与作家同行对话。我认为,这是她的谦辞。作为以写为本、以作出名的“双重”主席,她既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更引领着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世界文坛。

铁凝《桥的翅膀》将自然界山谷与水槽、法国画家库尔贝与巴尔蒂斯、京剧《乌盆记》和地方戏曲《借髢髻》等进行分章比较,向中法两国嘉宾巧妙阐明了“文学的目的不是发明桥,但好的文学有资格成为桥,它所抵达的将是人的心灵深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情感的相通。”

参加中日韩文学论坛,她得以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会面。在这场取名“希望生自绝望”的对话中,二者阐述对两国现当代文坛的感悟。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深层则蕴含对美、责任、文学的深邃理解。而《艰难的痕迹》向意大利同行抛出观点“文学照亮思想的表情,照亮人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轰鸣,那些褶皱。”

关于贫富与欲望这经久不衰的话题,铁凝在《山中少年今何在》一文中,通过前后二十年,自身在某个小村子采访创作所遇所验,发出了“人什么时刻,怎样才能变得更好”的铿锵一问。铁凝多次提到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丰富想象力,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激起了强烈反响。凡此种种,让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中国文学涌动着的铁流般滚烫的希望。

出于文化交流等原因,铁凝多次环游世界各地。在欣赏不同风景的同时,她辛辣独到地正视世界,敏锐捕捉西方文明的进步因子,客观审慎对待他国异乡的光明与黑暗。读者通过《罗丹之约》收获了思想之光、愉悦到美的相通。《纽约逛旧货市场》《小城警察》认为西方城市屏除冷漠、谎言、欺瞒等外,还有活人的气息和陌生人之间相互奉送的好意。当然,好意不止这些。铁凝美国之行写就的《华盛顿的文学疗法》《黄金与钻石》等散文里,向我们展示了外国“月亮”温馨感人的一面,继而证明了普天下人性皆是向善向美。而《疾步热岛》,则把自己在台湾十天访问见闻记下,多角度展示缤纷缭乱的真实宝岛,把两岸一家亲,如莲雾般清香长久的情感弥漫纸面,让读者领略了铁凝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还有她结识享誉于世的文学前辈的经历,如《怀念孙犁先生》详叙了与孙犁四次见面经过,将一位淡泊名利、自寻寂寞、孤傲背后是真正谦虚的文学大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显现出来,也在字里行间裹挟了深切的尊崇与怀念。面对同是女作家的冰心、杨绛,她自然亲昵不少。在《冰心姥姥您好》《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两篇怀念散文里,她如水般道出与两人交往轶事,塑造了两位女先生真实生活和生命中可敬可佩的形象。看得出,铁凝比较推崇汪曾祺,在《相信生活.相信爱》《温暖而孤独的旅程》等文里,有许多细节呈现。如她祭扫汪曾祺时,说“心意已经在那儿,谁又能真的偷走呢?”她还好几次写到汪曾祺的蘑菇汤和画土豆,迂回表达了“汪曾祺们”孤独而优秀的灵魂,是因为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与世人。

当然,最能表达铁凝笔触温馨和细腻的,还是抒情类散文。现实中,打动读者的大多是暖色调作品,铁凝也不例外。《关于头发》《想象胡同》《与陌生人交流》和《一千张糖纸》记录了她童年、青春的痕迹,包括伤害、深情等,表达了对长辈、故居的爱,唤醒大众回忆,引起读者共鸣。

作家亦常人,都对父母充满无尽的爱,即使曾有过代沟隔阂,最终都与时间和解。朱自清、麦家都曾将这样的爱倾注在作品中,铁凝亦如是。在《面包祭》《读父亲铁扬的画》里,让人看到了铁凝与父亲亦师亦友亦父的关系。《母亲在公共汽车的表现》则把母亲坐公共汽车的举动写得活灵活现,刻画了母女互爱的人间真情,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加深了对母亲的理解。

小事藏哲理,平常有高度,是铁凝散文一大明显特色。《为什么要把时光留住》《竹子上学》《共享好时光》等短文里,闪耀的思想光芒,使人醍醐灌顶,惊讶于铁凝的写作才华,也折服于她对阅读的理解。《阅读的重量》回顾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个人的阅读历史,列举了世界上重视阅读的例子,鲜明地提出了“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清晰地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方向。铁凝,真不愧是一块始终热火燃烧的“铁”。

铁凝说,我看青山多妩媚,艺术真在,青山即在。如此这般相信生活、相信爱,让我愿意随之坐上开往春天的地铁,那里如沐暖阳,那里春风沉醉。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 审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