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气的台州人——《地域文化与时代风云坐标中的作家陆蠡》读后感

2023-10-30 16:29:49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梵 歌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天台山文化从精神层面来看,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各个时期的移民及暂时栖居者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它存在于台州人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物质形态和行为习惯中,它追求“和合”,具有包容开放的特质,又有忠勇贞烈的特质,展示出鲁迅先生所说的“台州式的硬气”。

《地域文化与时代风云坐标中的作家陆蠡》一书的作者邱熠教授认为,自古以来,在台州“学者能以道义著,壮者多以气节显”。因此,“台州式硬气”是台州人的性格特征,而气节则是“台州式硬气”的根本,表现在行为上,即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勇往直前的追求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

邱煜首先从地理因素分析“台州式硬气”性格形成的原因。在唐朝还是荒僻、贬谪之地的台州地处东部沿海,海侵、海退之后,咸潮倒灌,土地盐碱化,自然条件恶劣,古越人进入丘陵、山地。天台山坡陡崖峭,盆谷地与山地相杂,“八山半水分半田”。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台州人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顽强不屈的性格,而天台、三门等北部山区的百姓,其性格更为刚烈、忠勇,“台州式硬气”表现得更为突出。

自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儒学在台州的传播、兴起,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台州式硬气”性格形成的思想基础。台州儒学的传播可追溯至南朝宋齐间高士顾欢,他隐居楢溪,开馆授徒,培养了大批人才,开天台山儒学先河。南宋乾道九年(1173)到淳熙十年(1183)的十年间,朱熹三入天台山遍访徐大受等名贤,宣讲理学,发扬文教,广收潘时举等台州籍士子为弟子,天台乃至台州理学自此兴起。宋室南渡之后,官宦大量涌入具有天然屏障的天台盆地,他们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由于人口骤增,供给不足,物价飞涨,百姓安定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讼牍增多,民风渐坏。在此情况下,台州人徐大受、潘时举参与了当时为新儒学代表朱子理论的构建。于是,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孝亲恭友、诚实守信等儒家道德规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台州式硬气”典型的人物事件有宋末台州人徐副尉带领手下于关岭阻击元兵;有清朝台州人金汤、李和尚等奋起抗清,同治十三年(1874)贡生余秉锡等上诉于省,控告贪官丁澍良勾结劣绅擅自加征钱粮。还有辛亥革命时期,台州籍革命志士有数十人;1919年在“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中,有天台育青中学的创办者陈荩民;大革命时期,台州人曹天风、范守渊成立“与众同乐部”,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左派联络据点;抗战时期,天台有1353名志愿兵开赴抗日前线……

在台州,即使为官,也敢于仗言,保持气节,几成传统。邱熠在书中历数“台州式硬气”的官员高士事例:明朝“铁面御史”鲁穆,敢于将权贵亲属绳之以法;明朝奉议大夫齐汪伴君出驾,临难之时不做逃兵,于其他官员一起殉国;“直声动天下”的清官庞泮(1456-1517),不怕得罪权臣,不顾个人安危,直言相谏;清代奇士齐周华,为儒生吕留良鸣冤,几十年牢狱不悔,直至最后被凌迟。

天台籍爱国作家陆蠡因为创作抗日小说、在上海租界大量出版救亡文学,孤身去交涉,遭日本宪兵拘押杳无音讯,最后被杀害。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色身份的台州人,那种高昂坚硬如天台山脊梁的硬气,一脉相承。他们以“台州式硬气”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余彩虹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