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简书法在日本的影响——读《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

2023-10-21 11:15:0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孙连忠

中日书法,同根同源。中国是书法的母国,传播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研究交流史者偶有其人,而专门形成专著者则鲜有其事。近读郑鸣谦和陈小法合著的《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不禁为之一喜!本书从文史研究的视角开始关注书法,从中日书法史比较的办法研究交流史,分时代、分流派、分章节详细阐述了中日书法交流影响中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史迹。该书的出版,将开中日书法交流历史研究之先河,为书法界又提供了一本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该书从汉字传入日本开始,从唐风宋韵与历朝书法对日本的影响入手,详细记述了两国书法的关系和交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无论是对书法史研究者还是书法初学者,均将受到一定的启发。书中第三章第四节的藤原木简和第四章第六节木简文字部分引起我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我近几年书写方向以简牍书法为主,对日本木简也就产生了兴趣。有人说,简牍书法是书法的母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书法演变史上,简牍书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篆书,下接真、草、行、隶,在简牍书法的基础上,演化出完整的书法诸体。这一过渡阶段的书体和木简书写的特性对日本的书法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书中介绍,在奈良县藤原宫,至今已经发掘了数千枚的木简,这些木简大都是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官署的文书、记录、书札等,尤其在制度和文化上,是了解七世纪后半期不可或缺的史料。自昭和三十四年(1959)夏天平城宫遗迹开始大规模出土木简以来,迄今数量已达几万枚多。从内容上分主要包括公文、签条、习字草稿等。其中1988年大量出土的“长屋王家木简”中,记载了日本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史料。首先木简上有“书法模人”“书法人”等字样,这些人其实相当于拓书手,即长屋王家里也置有这种专门的技术人员。其次,日本古代书法史上一般认为长屋王发愿的和铜经(712)和神龟经(728)之间的十六年,其书风向唐风发生了转变。而长屋王家木简的年代是在奈良迁都后的和铜四年(711)至灵龟二年(716)之间,这些木简几乎都与和铜经同时代,因此为探讨此时书风及以后变化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主要产生于秦汉时期,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也叫竹简,用木片写的叫“版牍”,也叫木简。它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国文字的主要书写载体。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截至目前,日本还没有出土过竹简和编缀的木简,所以在日本把传世和出土的简牍习惯称为“木简”。日本古代木简最早发现于1913年,后来又在1928年(三重县多度町柚井遗址)和1930年(秋田县払田栅遗址)发现了少量的木简,1961年1月,在日本奈良市西郊的平城宫遗址出土了40枚木简。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平城宫遗址先后出土了35000枚木简。此外,还在飞鸟京、藤原京、长冈京遗址以及太宰府和地方郡衙的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木简。日本木简可分为正仓院传世木简和出土木简两大部分,而出土木简占绝大多数。随着各类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开展,日本出土木简的遗址和数量不断得到积累。据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全国木简出土遗迹报告书数据库”和“木简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已公布的发现木简的遗址1364处,出土木简389380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各地区陆续出土木简总计近40万枚。与此同时,伴随着以考古发掘出土木简为基础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发展成为今天日本古代史研究中一门专门的木简学。

木简书法传入日本后,对以后的文字演化和“自由”书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木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日本文字的演变也很有帮助,日本古代文字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公元五世纪以后有大量的移民,主要是中国人和朝鲜半岛人,迁居日本。日本人通过这些移民接触到中国的汉字文化,并学会了汉字的书写。从中日交流的历史来看,古代日本人最早开始接触汉字是在秦汉时代以后,而大量的借用是在隋唐时代以后。在日本奈良时代,日本人书写的汉字的书体基本上是楷书、行书和草书。从纸质文字和木简来看,日本人在抄写经文时使用的所谓“写经体”汉文主要是楷书,而一般文书和木简上的汉字主要是行书体和行草体汉字,但和今草不同,木简中的文字接近简章和章草。在中国的字体发展中,简牍书法的快写,产生了章草,演化成草书。我想,日本书法也一样,古朴的木简书法所具有的书写性,对“假名书法”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我看当今日本的书法,有着敦煌之高古及较为自由的书写性,应与木简书法的神韵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日本木简书法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献研究上,改变了史学者的认知。很多以前对文献史料模糊的认识,均从历史事实的时间节点、重要环节等方面从出土木简中呈现出来。二是在文字研究上,使演变史更为清晰。古代日本人主要是通过东亚移民接触了汉字,学会了书写,并进一步得到演变,木简的发现对了解当今日本文字中平假名、片假名之产生演变会有一定的帮助。三是在书风演变上,极大地丰富了各类书体的书写性。日本书法,虽受中国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二王书风”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一在中国作为传统的风格,而在日本飞鸟宫遗址木简和藤原宫遗址木简上也已见萌芽,在长屋王家木简中进步显著,在平城宫遗址木简中已是十分成熟了;另一方面,大部分木简书法也和中国敦煌写经体书风相近,具有较强的书写性,演进了书体发展,丰富了书写风格。

郑鸣谦和陈小法两位学者博览群书、精心编纂、历经数年而著的《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各个章节的知识介绍都很详实,是值得精读和珍藏的,对文史学者进一步研究中国书法的国际交流史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期待《中日书法交流史(近现代卷)》也早日出版。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余彩虹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