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陈 静
就在下星期,家里的“神兽”,又要再次“回笼”了。有些家长兴奋地松一口气,也有些家长开始绷紧神经。
开学季,焦虑的不止学生,还有家长。
不止局限在学业,孩子的生活习惯、交友能力、独立能力等,都能成为家长焦虑的来源。从现在开始,当家长面对焦虑,主动为孩子做点什么,事情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一面。
一
关于孩子,杨芳(化名)心里有太多问号。上个周末,她在线抢到了咨询名额,想从一对一的咨询中,找到一些出口。
这是台州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举办的心理健康月公益咨询活动,整个8月,每周末都有不同专业的老师,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业等问题,给予指导。
走进咨询室,一坐下来,杨芳满脑子的困惑,直接倒了出来。
“暑假孩子学习很松散,马上开学了,该怎么办?”
“他动作特别慢,从卧室走到客厅,起码要走5分钟。”
“孩子从小瘦弱,但又不爱运动。”
……
杨芳密集的提问,加倍的语速,让许军红感受到了这位母亲的一丝焦虑。许军红,是杨芳咨询求助的对象,她是台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台州市语文名师。
杨芳颇为操心的,是家里即将读初一的大儿子。大儿子从小跟着外婆生活,6岁才回到杨芳身边。大儿子和杨芳一直带在身边的小儿子相比,“瘦弱,不爱吃饭,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
咨询中,许军红让杨芳把大儿子叫到现场。
当一个体重30多公斤、身高1米5左右的男孩,慢慢走进咨询室时,许军红瞬间体会到了家长的情绪。
在现场,许军红让孩子说出自己身上5个优点。杨芳的儿子迟疑后,说自己只能想到3个:背古文很快;运动好,在班级里足球踢得最好;写作业也比较快。
“儿子的自我认知,和家长对孩子的判定,有明显出入。”许军红看到了问题。
许军红分项目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写作业加快速度,制订个人阅读计划,精读写批注;提快吃饭时间,早中晚三餐吃饭时间,分为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运动上,建议打乒乓球。“只有身体强壮了,内心才能强大,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
对于许军红的建议,孩子点头同意了,杨芳也似乎找到了方向。
从事一线教育30多年,来来去去,许军红见过太多焦虑的家长。“焦虑分为两类,一种是升学段导致的焦虑,另一种是暑假孩子松散,临近开学引起的焦虑。”
升学段引起的焦虑,是因为未知。对于一个新的环境、课业要求,家长无法把控,焦虑就产生了。
每个学段,家长担心的重点,也都有所不同。幼升小阶段,由于幼儿园以运动为主,而小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学习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差异。小升初阶段,初中课业增加,且大家面临着中学升学的压力,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青春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难题。初中升高中阶段,很多孩子要住校,孩子的交际问题、学科选考问题等,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
二
不是所有焦虑,都是无缘无故的。
下周,椒江方婷(化名)的儿子,即将入读一年级。入小学的焦虑,曾在年初的某个晚上,让方婷忐忑不已。
“不知道孩子将会面临什么!”方婷说,真正将自己焦虑抚平的,是幼儿园组织的一场讲座。讲座邀请了一名小学校长,告诉家长孩子幼小衔接时,都应注意什么。
“学加减法、拼音,其实都不是重点。孩子要衔接的,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还有要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儿子的人际交往问题,正是方婷较为担心的。
儿子读幼儿园时,会因为同学的一句“我不和你做朋友了”无法释怀,闷闷不乐。甚至有一次,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朋友之间的矛盾,拒绝上幼儿园。
“他很敏感,要花很多心思照顾他的情绪。只有及时梳理好他的情绪,第二天他才能高兴去上课。”方婷说,上小学之后,社交难题,是她和孩子都将面临的。
玉环余晶晶的开学焦虑,是一通电话。
上个学期,只要一看到儿子班主任打来的语音电话,余晶晶便手足无措。最夸张的一个星期,她接到了老师5个电话。
电话那头,老师告知的,是余晶晶儿子不怎么守规矩的事情,“发呆,一直不写作业,一个人跑到操场玩,不听老师指挥”。
余晶晶心里也很感激,班主任还是很负责任的,但每次看到老师来电,她心理压力很大,“孩子又犯错了”。
也有一部分焦虑,来自于外部。
这个暑假,天台的许可红,已经不止一次被问起:你们家小孩报了什么班?问的人多了,她开始忍不住自我怀疑。
“目前为止,我还在坚持。”许可红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初三,小女儿即将读一年级。
一直以来,许可红都在“保护”着小女儿,没有让她读小学前接触学科类知识。“家里有亲戚,碰到就会问小女儿认识多少字、加减法会不会之类的,我会主动岔开话题。”
许可红的坚持,有大女儿的例子做支撑。曾经,大女儿也是毫无准备就去上小学了,目前成绩也很不错。
“现在大环境变了,我多少有点担心。”许可红心里有些不确定,毕竟,有些中班的孩子,就开始练字了。
孩子太小,家长操心,孩子大了,马上要远离自己了,家长仍有顾虑。
潘女士是椒江人,不久后,女儿就要去湖州读大学了。
怕她熬夜没精神,免疫力下降;怕她在大学的环境里,缺乏自律;怕她交上“坏朋友”。潘女士顾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当这个暑假,女儿打算独自去武汉旅行时,潘女士同样拒绝了,“孩子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人也比较娇小,一个人在省内玩两天还可以,如果去省外这么远这么久,我很担心她的安全。”为此,母女俩争论了好几天。
三
如果家长能做点什么,还会焦虑吗?
许军红说,父母焦虑,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的不足,但又没有解决办法。家长恐惧的事情有两个方面:对孩子未来的不明确,对自己能提供的方法不明确。
但莫名的担心和有效的精准思考,是两种不同的育儿态度。面对自己的恐惧,家长应该要做点什么。
首先,家长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有时候要站在孩子前面,告诉孩子他可以去哪里;当孩子走的时候,你要站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孩子;当孩子走不动的时候,你要站在孩子身后,推一推他。万一孩子摔了、跌了,你还可以抱一抱他。在孩子成长空间里,家长的位置不同,功能和作用都不同。”虽然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感情,却不一定真在用心教育,“对孩子好,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实现你的育儿愿望。”
家长清楚自己的位置后,要把自己的担心具体化。“我担心小孩的未来会怎么样?那从未来往回看现在,从现在开始,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在一团乱麻中,家长要找到线头,才能抽离出来,这是家长要学会的思考方法。”许军红说道。
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有些家长,已经勇敢迈出第一步。
这段时间,潘女士在做功课,关于大学生活,她也想自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希望能给女儿一些指导。“为人父母,担心是永存的,但遇到事情,我们总得有一个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