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走进博物馆 感悟金石拓片别样魅力

2023-08-04 10:55:0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王琛琪

砖瓦无声,它记载了台州文明的发展,延续和持久的辉煌。近日,路桥博物馆举办了“归去来兮——四极精舍金石印象拓片艺术展”,台州晚报小记者走进路桥博物馆,在拓片中感受这方水土先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流源及审美情趣。

“金石传拓就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金石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王裕祥先生是四极精舍的主人,本次展览展出的拓片由他提供,跟着王裕祥的讲解,小记者们走进博物馆展厅,欣赏不同题材的金石拓片。

感受拓本蓬勃的生命力

据了解,本次展览以金石拓本为主线,辅以古砖、瓦当、古陶瓷等实物,分“汉家气象”“魏晋风骨”“宋韵流向”三个篇章,共计展出作品181余件。

小记者们首先走进“汉家气象”展厅,在这个展厅,展示的是汉代文字砖和画像砖,数量不多,但可窥见汉人书写形态和强悍雄浑。

“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上面刻着的是什么字?”活动现场,王裕祥指着展柜里的拓片耐心讲解,生动形象地给小记者们展示我国古代拓印的魅力。

“上面好像画的是有人骑马,还有神话故事呢!”“这里还有凉亭!”小记者们站在玻璃橱窗前,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听着王裕祥的讲解,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呼。

汉砖画像有扬鞭催马、逐鹿中原;有楼台亭阁、车马迎歇;有奇珍异卉、神话传说;还有汉砖文字,或篆或隶,方圆转折,礼法敦厚。

汉砖文或画像艺术,充盈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蓬勃的生命力,无拘无束的创新气场和属于那个时代沉雄博大的精神气质。

“古代人把字和图像刻在砖瓦上,赋予砖瓦欣赏内涵,呈现出当时古人的生活场景。”王裕祥告诉小记者,从字体的演变,再从刻字到画像,古人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雕刻到砖瓦上,拓印出来的拓片也更多样。

感悟拓本背后的如歌历史

六朝时期的台州,曾是“东南名郡、海疆都会”。砖瓦无声,古砖上每一个苍茫斑驳的文字,都记录着千年以前的故事。

“这幅东晋时期的海鱼图砖墨拓本,你们仔细看,底下刻着鱼、虾、蟹,代表着当时这片地方的生活条件很富庶。”来到“魏晋风骨”展厅,跟着王裕祥的指引,小记者们凑近了拓片研究,这一看,还真是!上面刻着的鱼虾蟹栩栩如生,跟现在的海鲜长得很像呢。

“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动物吗?”在“宋韵流向”展厅,王裕祥指着一副拓片问道。

“凤凰?”“孔雀?”小记者们纷纷猜测,最后王裕祥揭开谜底,原来这是鹦鹉纹。一个小记者惊讶地说,拓片上的鹦鹉纹跟现在的鹦鹉长得似乎不太一样,在他看来比较“抽象”。

其实,每一幅看似“抽象”的画像,都是一段如歌的历史,深藏着这方水土先祖们深邃的智慧。这些拓本较为全面地铺陈出地方书法史、绘画史及工艺美术史的源头画卷。

上手体验,将拓本带回家

想要领悟拓片文化,光靠看是不够的,还要自己动手体验。参观完拓片展以后,小记者们来到体验室,王裕祥带领小记者们亲手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拓片。

“先要将宣纸铺在石砖上,用水喷湿,方便之后均匀地上墨。我们再用拓包蘸取墨汁,挤压掉多余的部分,用拓包轻轻捶打宣纸,让石砖上的图案清晰地印在宣纸上。”王裕祥给小记者们用宣纸和墨水作起了示范。

在王裕祥的帮助下,小记者们一步一步细心拓印,仔仔细细刷上墨水,用拓包快速完成捶打,最后小心翼翼地掀起宣纸,取下拓片。在完成后,小记者们用毛笔写下自己的名字,由王裕祥帮忙盖章,让小记者们把拓本带回家。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最真实的石砖拓印,王裕祥给孩子们带来了来自汉魏六朝时期的真品石砖,上面图案空灵。十分有神韵。

“我今天带给孩子们体验的石砖有龙、虎、鱼、瑞兽纹的画像砖,还有人物砖,文字砖等等,小记者们完成得都相当好。”王裕祥高度肯定了小记者们的拓印技术,他赞许地说,他在指导孩子们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惊喜。

“小记者们年纪虽小,知识面却很广,视野开阔,能将历史朝代描述得井井有条。”王裕祥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参观与体验相结合的科普方式,孩子们都能参与进来,博物馆是一个很适合孩子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 审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