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岛史——读《大陈诗章》

2023-06-29 14:36:54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杨花女

对诗我一直怀着敬畏之心,总感觉其神秘的意象、打破常规的字句组合有些莫测高深,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其高度的。可读了张驰老师的《大陈诗章》后,打破了我原有的偏见。

这首为“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所作的180多页的长诗,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精妙的语言。第一遍通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置身于风光奇佳的“十里画廊”,每前行几步,就能欣赏到一处别样的风景,让我时时有一种发现的惊喜,驻足的冲动。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沧海对海岛的爱的:“我就是她掌上的明珠/眼中的小宝/是的,白天她送我阳光,鸥鸟/喂我各种美味的鱼贝/夜晚,邀来月亮和星星陪伴/闲暇,给我裁剪新衣/披花戴草,视同己出。”独特的视角,灵动的语言,唯美的画面!我眼前仿佛立刻出现了一座碧波环绕的小岛,鲜花遍地,鸥鸟浅翔,鱼虾嬉戏……听听,他又是怎么讴歌那些电业工人的:“这是一群敢于逍遥的人/长年把自己架设在高高的/水泥杆上/在连接天际的线谱标记音符/在清晨或黄昏的静默中/调试音阶,仿佛随时指挥一场/万家灯火的合唱……”质朴、直白而又深情!我深深折服于诗人的语言魅力,如此精准而生动,总能触动我心灵的柔软处。由于视角不同,语言时而极富童真,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饱含哲思。诗歌节奏也随之明快着,高亢着,深沉着,让人不由自主地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而当我再读长诗,从一个完整故事的高度回看时,作者对这“宏篇巨著”的巧妙布局和不同视角的无缝切换让我叹为观止。全诗分“引诗”“诞生”“海殇”“涅槃”“丰碑”五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视角。诗起迁台返乡的原岛民对自己流浪生活的感慨,到形似苍鹰和凤凰的孪生岛(上下大陈)的自述,述说沧海对岛屿和人类深沉的爱;再到大陈岛在历史沉浮中的作者视角,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国共内战时,大陈岛经受的“劫难”。“涅槃”部分通过作者和垦荒人的视角,呈现出大陈岛的复活历程,阐发了“人兴海兴,民族兴则沧海兴”的道理。而“丰碑”部分则分为三个小节——《家园》《思归》《远航》,分别以第三代垦荒人、迁台返乡的原岛民和一艘船的视角,抒写一种永生的理念。特别是最后部分通过“航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一条船”的视角作结,意义非凡。诗人以其深厚的功力,凭借不同的视角,巧妙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从而引领读者对大陈岛进行了一次“古往今来的行走”。

曾以为塑造人物是小说的特权,没想到《大陈诗章》里也有很多鲜活的生命。如前半生满怀忠义、矢志抗日,后半生却因“赌智”“赌运”、看不清民族大义、站错队伍而饱受诟病的王相义;如孤岛放羊三年、忍受春旱春寒春荒、把破庙做婚房的垦荒队员张寿春;如体内藏风、经历了“九死”,在获准即将返家时,为救落入沼气池的队友而没有得到“一生”的战士陈显坤……还有小个头却要下海的女孩金育育,自学成才的艺术家金可人,那些把猪叫“孩子”的姑娘们……太多了!正因为这些鲜活的人物,使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大陈岛也跟着鲜活起来,绿意盎然,生机蓬勃。

张驰老师在新书分享会上说自己从没去过大陈,可我读了诗后,觉得他和大陈彼此熟悉到骨头里,仿佛神交了几千年。正如先锋诗歌代表诗人梁晓明老师说的那样,“读《大陈诗章》,就像去大陈岛彻底地游走了一趟,而且还不是简单的旅游,这是一次从现在往历史源头、往整个时代的变迁,以及直到今天的一整个地域的古往今来的一次行走”。

试想,有哪一位导游能像张驰老师这样“用他的眼睛,用他的心怀,用他充满感慨的思考和语态”,让游客对本不太熟悉的岛屿有如此全方位的了解呢?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余彩虹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