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各类“好彩头”产品销量猛增,考点处会时不时看到“全对”T恤、寓意“旗开得胜”的传统旗袍、定价98.5元或21.1元的一举夺“葵”花束等等;高考后,准考证成为“打折神券”,各路商家摩拳擦掌,数码产品、休闲旅游等“商战市场”拉开帷幕,为未来近3个月的淘金时期做足准备。当下,“高考经济”如火如荼,各类商机层出不穷。
一方面,考生作为“高考经济”的主力军,亟需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十年磨一剑的寒窗苦读,近一年时刻保持紧绷的考试状态,在高考结束后都会转化为巨大的消费活力,借助充裕的休闲时间去放松心态,拓展兴趣爱好,并为下一段新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家长做好一切“后勤”工作之余,会购买各项寓意美好的物件,希望能为孩子讨得一个“好彩头”。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考试结束后家长也很乐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犒劳”过去一年的辛苦付出;各类商家也精准抓住了考生家庭的心理需求,打包提供“高考成人礼套餐”。
但尽管如此,“高考经济”的浪潮越热,就越须要我们冷静思考。在眼花缭乱的各项营销活动中,不乏众多虚假宣传。例如,医美整形市场也受“高考经济”影响,在暑假期间迎来一段小高峰,其中机构资质良莠不齐,手术失败案例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掉入维权与反复做修复手术的循环当中。然而,高考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纷杂的“高考经济”热潮下,难免迷失方向。
家长们也应有所甄别,保持清醒,合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不盲目攀比,培养孩子适度游玩、理性消费的意识。同时,相关监管机构也应未雨绸缪,加强市场监管,提醒经营者落实好主体责任,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做好各类安全消费提示,畅通12315消费投诉热线,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高考经济”消费环境。